MSCI报告:气候变化影响公司价值,亚太市场ESG转型加速

网络 2025-07-13 05:47:47
期货研报 2025-07-13 05:47:47 阅读

  气候变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如何量化,一直是困扰资本市场的难题。在国际指数公司MSCI最新发布的《2025年亚太气候行动进展报告》中,MSCI气候风险估值模型测算出,全球平均气温极端升温情景下,MSCI亚太可投资市场指数成分股的估值可能下降超过10%,其中东盟和印度市场潜在损失更高。

  “极端天气会影响公司运营,也会变成系统性金融风险。”MSCI可持续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说。公司需要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寻求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际化指数编制公司,MSCI不断创新ESG投资工具,掀起全球ESG投资热潮。截至目前,MSCI基于ESG评级和可持续数据构建超过1500条ESG与气候指数。全球超过3000家机构投资者采用MSCI可持续发展数据。截至2024年底,追踪MSCI可持续性与气候相关指数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

  王晓书带领团队长期研究亚太市场的ESG发展趋势,关注市场面临的气候风险与机遇,并将不同市场的本土特点纳入ESG评级的分析考量中。她提到,亚太市场有越来越多公司关注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同时中国市场正迎来绿色机遇。

气候信息披露率提升

  王晓书谈到,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正在加剧,带来了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公司运营构成实际影响。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都须加强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物理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王晓书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而公司的最佳转型时机就是当下。“在亚太区13个主要市场上,监管部门都在积极推动公司优化气候转型计划、进行气候信息披露。”

  《报告》显示, MSCI亚太可投资市场指数所覆盖的近4000家公司中,约22%的公司在2024年披露明确的转型计划,其中信息技术行业、工业以及材料行业披露转型计划的公司比例较高。

  同时,公司越来越注重减排目标的可信度。《报告》发现,在亚太地区已披露转型计划的837家公司中,承诺遵循科学碳目标倡议来制定气候目标的公司比例翻倍至2025年的50%。

  “中国公司在气候信息披露、气候目标披露水平上都有明显提升。”王晓书表示,过去几年间,中国公司在自身运营层面的碳排放数据披露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更多公司设定减排目标,但在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披露和碳排放管理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部分公司虽然设定了减排目标,但缺乏明确的时间表和量化支撑。王晓书说,公司要明确目标所覆盖的业务范围,并设立合理的短期、中期目标。

识别转型机遇

  在转型进程中,一些新兴的清洁技术正受到投资者青睐。MSCI研究发现,全球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包括已进入商业化阶段的电动车、光伏、锂电池等技术,也包括仍在研发中的风能、氢能、储能技术以及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中国公司在光伏、锂电池、电动车、风电等技术上的专利拥有量居于世界前列,显示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未来财务价值的转化潜力。

  同时,传统高碳行业在转型过程中也蕴藏着发展潜力,需要投资者加以识别。王晓书称,资本市场的投资策略正从简单剔除向识别行业内“转型领先者”转变。

  王晓书介绍,MSCI近日推出能源转型框架,该解决方案用于识别由技术和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重大财务风险,并根据公司在治理、转型目标设定以及特定行业的排放表现,评估其对能源转型的准备程度,从而帮助资本市场更精准地进行资本配置。

反映本土特色的全球评级标准

  在全球标准与本土实践对接方面,王晓书称,MSCI的ESG评级模型在全球统一的框架基础上,努力吸纳中国本土实践。王晓书举例,MSCI团队致力于将“乡村振兴”“三农服务”等中国特色议题转化为国际通用的“服务可及性”等指标。绿色建筑认证、绿色金融产品等中国本土标准,也已纳入MSCI评级体系。

  王晓书建议,中国公司在优化ESG治理、吸引国际资本方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识别本行业中具有财务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其次,将可持续风险管理纳入日常运营体系;再次,与评级机构积极沟通,了解投资者的关注重点,并优化披露实践。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