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组数据看变革:若按新标准,过去五年仅276只公募基金操盘手可连续获足薪!

东方财富网 2025-05-10 00:00:00
机构研报 2025-05-10 00:00:00 阅读

  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围绕基金公司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与持有人利益的紧密绑定,《方案》对行业做出的规定,可谓达到了空前的新高度。

  而如果说公募基金改革中哪一条的讨论度最高,可能非“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直接挂钩”这一规定莫属。

  公募基金经理“绩差即降薪”,是《方案》提出的核心要求。《方案》指出,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以最新出炉的方案标准追溯市场中主动权益基金过去三年的表现,哪些基金经理面临降薪危机?哪些基金真正做到了持续提供超额收益?以业绩比较基准约束薪酬管理,后续执行上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

  1.近半数主动权益基金近三年业绩难达标

  据了解,本次《方案》的核心,在于更好体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同甘共苦、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努力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则在于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在中长期维度上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究竟难不难?

  数据显示,当前全市场成立超过3年、可取得数据的主动权益基金共5695只(不同份额分别计算,下同)。截至5月8日,这些基金过去三年的业绩平均跑输业绩基准8.3%,超7成(4018只)基金同期业绩表现都低于其业绩比较基准。

  进一步看,如果按照新规“跑输基准10%”的“降薪线”划定,共有2783只基金过去三年的相对收益表现未能达标,占比超48%。其中,1535只基金区间收益低于业绩基准超过20%,更有70只跑输超过50%。

  与业绩比较基准差距最大的两只基金,则是郭晨管理的摩根中小盘和孙硕管理的宏利成长。二者过去三年的业绩分别跑输基准115.59%和107.41%,也是市场上唯二区间收益跑输超过100%的主动权益基金。

  摩根中小盘的业绩比较基准,是80%的中证700指数收益率+2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记者注意到,基金与其业绩基准向下拉开差距主要发生在2024年,背后一定程度来自于当年基金经理在投资风格上向大盘的漂移。不过今年以来,随着基金经理重新重仓小盘风格,基金的超额收益也有所回归,目前年内跑赢业绩基准达到了10%以上。

  宏利成长则是原宏利基金老将王鹏管理的产品,其业绩基准为中信成长风格指数*65%+上证国债指数*35%。尽管在2024年,基金凭借41.84%的年度回报进入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前20名,同期也跑赢了业绩基准超30%,但2023年27.83%的亏损,又让基金在当年与业绩基准拉开了122.89%的收益差距,反映出在中长期保持稳定回报并非易事。

  2.基金业绩达标率与A股牛熊同频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收益的“达标率”并非完全由基金经理的主动投资能力左右。而是往往和当年A股市场的整体环境有所共振。

  如果逐年统计主动权益基金的相对收益表现,可以发现在A股表现弱势的年份,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也发挥得相对欠佳:在2024年、2023年和2018年,年内跑输基准超10%的主动权益基金比例分别为64%、35%和44%。但在2020-2022这三年,当年相对收益未达标的主动权益基金则均不到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按照三年期滚动式绩效考核,全市场也有5只基金过去连续五年年末都未能达标,即长期跑输业绩基准10%以上,分别是东方周期优选、诺安优势行业、光大优势、民生加银精选和西部利得祥运。

  这些“反向穿越周期”的基金,以及背后的基金经理,可能是此次《行动方案》薪酬改革更核心的目标对象。

  3.近三年北交所主题基金超额最优

  又有哪些基金的超额表现在中长期可圈可点?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434只主动权益基金过去三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超过20%,61只超过50%。

  其中,统计区间内跑赢业绩基准超过100%的基金也有两只,分别是华夏和汇添富旗下的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两只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核心指标均为北证50指数收益率。

  显著的超额收益,得益于北交所板块的行情与弹性。2024年“924”行情以来,伴随着超预期的政策刺激,A股市场开启剧烈向上反转,其中北交所板块的涨幅便十分领先。

  2025开年后,中小盘占优的市场风格和“专精特新”特性,依然进一步推动了北交所板块和相关基金的业绩上行,即便板块在3-4月一度进入到震荡整理区间,但从中期维度来看,选对了优质北交所细分龙头的主题基金,基本都吃到了不错的板块红利。

  4.276只基金通过“中长期超额收益考验”

  再来看哪些公募基金真正拥有连续创造超额的能力。

  如以三年期进行年度滚动考核,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5年期间,每年年末都能够连续在三年维度上跑赢基准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276只(仅统计主代码)。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拥有最多中长期超额优异产品的公募机构,并不是万亿规模的头部大厂。在上述276只基金中,中银基金旗下的产品最多,共有14只,华泰柏瑞基金以13只的数量紧随其后,交银施罗德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和招商基金则并列管理12只,景顺长城基金和大成基金旗下则拥有10只。

  同时在2020-2024年各年末,基金三年期滚动绩效考核的平均超额收益率超过100%的基金共有8只(仅统计主代码)。分别为广发多因子、金元顺安元启、华商新趋势优选、交银趋势优先、工银战略转型主题、华安安信消费服务、易方达环保主题和工银生态环境。

  记者注意到,上述8只基金在统计区间内多为基金经理独立管理,且鲜有更换。同时,时任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多集中在8-10年左右。

  5.后续落实:结合行业实际稳妥实施

  落地以来,《方案》迅速获得了公募机构的集中关注与解读。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市场各方对于行业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业绩波动较大,部分产品频繁追逐热点,甚至出现风格漂移等现象。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正在于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对业绩比较基准的重视程度仍有欠缺。

  针对这一问题,此次《方案》建立以业绩比较基准为核心的考核体系,相当于强化了基金投资的“锚”和“尺”。其中“锚”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明晰投资风格、约束投资行为,防止基金产品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大幅偏离产品名称和定位;“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衡量基金是否跑赢市场,并据此对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进行考核。

  当前,记者了解到,对于以业绩比较基准约束薪酬管理,后续在执行上也仍有问题需要关注。

  例如对于未能通过考核的基金,基金经理具体的绩效扣减幅度应如何制定。4月以来,一份在业内流传过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稿”曾显示,对低于业绩比较基准10%或者负收益的产品基金经理薪酬或将被要求下降50%,过高的比例一度引发了诸多业内争议。相比之下,此次《行动方案》的相关规定仍较为模糊。

  此外,业内比较关注的问题,还包含业绩统计区间中涉及基金经理变更的产品应如何考核,以及如何对基金业绩基准的选择进行进一步规范等。行动方案提出的不少改革举措,仍需要通过配套法规来细化落地。

  不过展望行动方案的后续落实,记者从有关业内人士处获悉,将会秉承“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态度,结合行业实际,区分存量增量、区分大小公司稳妥实施,给予行业机构充分的调适时间。

  该业内人士指出,公募基金改革将与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落实大致同步,或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整体改革工作。考虑到本次改革政策举措多,力度大,涉及面广,证监会将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有序推进各项落实工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五组数据看变革:若按新标准,过去五年仅276只公募基金操盘手可连续获足薪!)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