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突破:阴离子调控解决产业化难题

网络 2025-10-09 09:35:34
期货学院 2025-10-09 09:35:34 阅读

  十一假期,一则有关固态金属锂电池重要突破的消息引爆了产业界,成为新能源领域技术革新的焦点。据悉,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为其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已于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第一财经8日独家采访了上述研究团队负责人黄学杰,他告诉记者,该工作是国际上首次报道的“零外压硫化物电解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通过创新的阴离子调控机制,为解决固态锂电池界面难题提供了一种可量产的技术方案,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性。

  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方向,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行业普遍认为2026~2027年是固态电池小批量量产的重要节点。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必须紧密接触,传统是依靠外部施压来解决固态锂电池的界面接触问题,这就导致电池“又大又重”,进一步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

  而本次我国专家通过在电解质里加入碘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碘离子可以在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该界面会主动吸引锂离子,自动填充缝隙和孔洞,实现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的紧密接触。业内认为,这一研究成果解决了固态锂电池界面难题,是推进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从研发到应用的进一步落地,产业化进程将得到加速。“硫化物电解质全固态锂电池是目前大家公认的锂电高峰。”黄学杰表示,现在技术上克服了这一大障碍,预期产业界会很快跟进应用。不过,黄学杰也称,要实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低压力下高比容量正极的离子导电路径保持仍然是挑战”,这提示了未来技术优化的方向。

  近半年来,固态电池相关概念也得到资本热捧。相关数据显示,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980027.SZ)从今年4月的1747.18涨至发稿时的3569.08点,涨幅超过100%。截至发稿,宁德时代(300750.SZ)市值1.8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今年4月的低点也已几乎翻倍;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002074.SZ)股价分别较各自4月低点上涨148.84%、154.94%,资本市场对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信心持续增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