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六巨头联手挺价 行业整合加速
来源:矿权资源网
5月13日,A股光伏板块集体反弹,硅料企业股价领涨,大全能源、通威股份分别录得近18%和10%的涨幅。市场传闻称,硅料行业前六家头部企业正筹划整合剩余产能,并通过减产挺价稳定市场。记者从多方证实,头部企业已就“减产-产能出清”方案达成初步共识,计划通过联合收购与金融工具联动,推动行业格局重塑。
减产挺价:头部企业共识初成
当前硅料行业呈现“6+N”格局,通威股份、协鑫科技等六家头部企业合计产能达236万吨,占行业总产能75%以上。据业内人士透露,头部企业每月召开中层干部会议讨论减产议题,近期已形成两阶段行动方案:第一步由最头部企业主动减产30%-40%,快速消化库存;第二步联合收购中小产能,通过参股或资产收购方式实现退出。某头部企业负责人透露:“已有80%的中小厂商接受收购意向,但具体对价模式仍在协商。”
资金路径:金融工具撬动产能整合
为解决收购资金问题,方案计划引入政策性银行及产业基金提供50%以上的并购贷款,剩余资金通过未来利润分成偿还。具体操作上,头部企业将成立专项平台公司,以“产能入股+现金置换”方式整合中小产能,被收购方可保留10%-15%股权分享未来收益。协鑫科技内部人士表示:“此举既能避免行业剧烈震荡,又能通过利益绑定加速整合进程。”
政策催化:部委联动推动行业转型
工信部拟于本月出台《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指导意见》,明确将硅料产能利用率纳入考核指标,并对低于75%开工率的企业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同时,行业协会正牵头制定硅料行业成本核算标准,计划以50%开工率为基准设定4.5-5万元/吨的标杆价格区间。政策风向转变,为头部企业主导的行业整合提供了制度保障。
市场博弈:挺价预期与产能过剩角力
尽管方案提振市场信心,但行业仍面临严峻挑战。当前硅料库存仍超40万吨,若仅头部企业减产而中小厂商持续扩产,挺价效果或将受限。东方日升供应链总监坦言:“中小厂商为保现金流可能低价抛货,需配套严格的产能退出核查机制。”另一方面,欧盟碳关税倒逼光伏产业链绿色转型,具备成本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在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
后市展望:整合成效决定行业估值
若方案顺利落地,预计三季度硅料价格有望回升至5万元/吨,头部企业毛利率或修复至15%以上。资本市场已提前反应,近5个交易日光伏ETF份额增长12%,通威股份获北向资金净买入超8亿元。但需警惕两大风险:一是中小厂商抵触情绪导致整合进度滞后;二是海外低价产能冲击国内市场。建议关注具备成本优势的通威股份、颗粒硅技术领先的协鑫科技,以及深度参与产能整合的平台公司。
结语: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转折
硅料行业正经历从“内卷式扩产”到“战略性收缩”的历史性转折。头部企业通过“减产-收购-定价权”组合拳,试图打破恶性竞争困局。这场行业出清不仅关乎企业存亡,更将重塑全球光伏产业链价值分配规则。若整合成功,中国光伏产业或将迎来“高附加值制造”新周期。
(转自:矿权资源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