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后的绿电和高耗能产业
《疫情后的高耗能产业》我写过两篇帖子,这次说说关税战对高耗能的影响,最近从柬埔寨回来快一周了,一直想写关税壁垒对这个产业的影响和改变,四月15号到的河内后面去了柬埔寨,对东南亚冶炼行业和市场有了初步了解。

中国高耗能产品受关税影响很大,除了钢铝,铁合金里就是硅铁和铬铁出口有税产品,实际上,目前以低价绿电为主的冶炼和国外冶炼成本差不多,差的只是有渣冶炼锰铬系的原料运费和产地,国外电价稍微低一点,但是电力不稳定,很难和中国大电网比较。
国外原料便宜,但是电极糊、电极或碳材、炉衬都普遍贵,有些国家碳或木炭不贵,比如巴西和埃塞俄比亚木炭都不贵。同时国外人工便宜,但是不出活,三个国外人也不顶中国一个中国冶炼工人,而且国外本土人冶炼技术普遍比较低,综合算下来,冶炼成本差不多,高了国际贸易就介入,就拉平价差。

目前国外能做的,就是国内出口有关税的产品,比如硅铁和铬铁,低微碳铬,低微碳锰,这些利润空间就是出口避税空间带来的,同时多数东南亚地区电价都不低,除了有水电的国家,因为东南亚普遍没有电煤。海洋风光绿电还没有起步,未来起步的速度未必撵的上经济发展用电量增加,所以也很难有绿电给冶炼用,至少短期不会用在冶炼,除非有大投资介入绿电,但同样投资,东南亚投资肯定回收期更短利润更高,比如金边电价多数在一元左右,这光伏和风电利润高的多。
高电价就迫使这些地区只能做高附加值的特种冶炼,而且是用电量不高的产品。大用电的冶炼中国产量都大,他们也没有竞争力。铁合金产品很难关税限制,因为很难分辨产地,贸易遮盖比较容易,关税和成本决定产品流动方向。

也许是东南亚半岛和中国关系太密集,所以他们关锐也不低,但是免税产业园和中国出口税的夹缝还是有很好的利润空间。小炉子小冶炼,低耗电高附加值产品是这里的优势,尤其是固废处置带来的产业,毕竟环保要求比较低,很像二十年前的东方大国工业环境。
最近因为国内一个大型企业的实验炉,我找了国内不少35kv旧炉子,变压器都不错都是品牌企业,多数是35kv,可以直接用在33-35kv国家,有些二次电压低的,甚至可以改10-22kv进线使用,这些小炉子是2500-9000-12500-16500-18000kva,在中国能开的机会不多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联系我搬到其它目标国家,继续做传统冶炼重复中国20年前的冶炼史,也可以冶炼高附加值产品,给欧美日本、韩国、市场利润都不错。

美国关税针对地区和国家,不针对商人和企业家,其它国家生产就是本国关税和政策,同时高耗能也该转移了,毕竟发达的华夏大国终将和上海、浙江一样放弃高耗能产业,这是时代的必然。
关于绿电,它终究会变成第二房地产业,因为政策和资本套路决定了结果,政策性投资就是在投资中获利,未必考虑未来结果,因为不同阶层各自为战,也没有人太考虑未来收场,这让绿电带冶炼和冶炼带绿电的套路层出不穷,前年我就说工业硅硅锰今年必然完蛋,当年工业硅380万吨产量都饱和,再把650万吨产能释放完,硅跌到8000元以下也是必然。
硅锰也类似,内蒙和南方拼命增产,全国钢产量在跌,硅锰必然是成本价挣扎,未来玩什么?就是绿电议价降价投资回收期延长,议价到绿电30-50年回收期以上。

虽然五一绿电政策后自消纳为主和议价上网是个好政策,也是让市场管理资本投资的科学性。至少投资需要考虑冶炼具备优势不被市场淘汰,否则兔死狐悲绿电投资也会打水漂。这就需要绿电考虑冶炼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确保冶炼能长期耗电和运行,尽管市场会让光伏和冶炼议价电价,分割二者利润。
绿电太多,必然是耗电为王时代,没有耗电就没有绿电利润,因为高耗能耗电要活冶炼成本必须低于市场价格,这就倒逼产业升级。
冶炼升级不是直流冶炼,最近听到有猪头人说绿电是直流,和直流冶炼匹配,这简直就是电盲加脑残,直流的变压成本和变压损失非常大,有些超过30%,根本不可能直流变压冶炼使用,如此矿热炉进线都是火车钢轨一样粗也不够,是不是未来还有人考虑巨型开关电源冶炼,加上液氮冷却呢?
特斯拉碾压爱迪生的伟大就是交流的变压和三相变换频率改变世界电力系统,消除了电力系统“极性”固化问题,就是今天的直流炉也只能定期换相弥补正负极不平衡问题。

关于交流35-110kv降压整流成直流冶炼目前也是一地鸡毛,目前是没有一台好的,电耗不低,回收率不行,直流就是乌托邦主义的复辟在冶炼,时间和炉龄都可以验证一切。多数欧美、日本、韩国不用的科技,多数都是不是真科技都是伪技术,局部看有道理,系统全局一分析,全是荒唐。未来和现实比想的要差,关税战早晚会有的,不管早晚都要来的,这是一种深度社会矛盾和认知对抗和决战和号角。
——谨以此文,祭奠5·12汶川大地震,希望以后建筑的防震等级高一些,有更多“刘汉希望小学”一样的“楼坚强”,或许这才是“祭奠汶川地震”的意义。
冶老头
2025/05/12

(转自:铁合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