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震荡上涨,调控措施影响显著
6月初以来,生猪期货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上涨走势,但近几日受整体宏观情绪影响价格有所回调。截至7月30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报收于14075元/吨,较6月9日的收盘价13475元/吨上涨600元/吨,累计涨幅4.5%。
受生猪产能过剩的影响,自2024年8月以来,生猪现货价格延续下行。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6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环比基本持平,较2024年年底高点降幅不足1%,能繁母猪存栏降幅有限。
今年6月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针对生猪养殖行业密集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暂停能繁母猪扩产、调控二次育肥等。这一系列调控措施出台后,养殖龙头企业快速做出反应,生猪现货价格自低点反弹。截至7月3日,据卓创样本统计,主流市场生猪日度均价为15.5元/公斤,较6月初低点上涨1.56元/公斤,涨幅达11%。
光大期货生猪研究员孔海兰表示,供给端压力并未得到实质性缓解,且从需求方面来看,目前正值需求淡季。7月,猪价反弹至高位后出现回调,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相关部门的调控措施是支撑此轮生猪价格反弹的主要因素。
国泰君安期货高级分析师吴昊认为,6月由于养殖集团生猪体重下降速度较快,且现货价格持续偏强运行,去库涨价逻辑带动生猪期货整体走强。7月现货价格转弱,但生猪行业“反内卷”叠加商品宏观情绪强劲,期现呈现背离走势。
“目前,生猪期货价格整体仍保持区间震荡。”孔海兰表示,从基本面来看,生猪存栏仍对猪价形成一定压力,而相关调控措施又对猪价产生一定支撑。
她分析称,7月初以来,生猪现货价格阶段性高位回调,期货价格止涨回调。然而,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生猪期货主力2509合约盘中快速反弹,反映出当前除生猪现货价格外,市场预期对生猪期货的影响明显。
吴昊表示,近期生猪行业的“反内卷”调控产能举措将有效淘汰落后产能,控制出栏体重有望带动行业活体库存下降。此外,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对农产品消费端存在正向的提振作用。供应端和需求端的积极因素驱动生猪期货回暖,尤其远月合约更易兑现产能下降的预期。
从基本面来看,孔海兰表示,目前产能淘汰进度较为缓慢,生猪出栏量仍将对猪价形成利空影响。需求方面,目前正值需求淡季,终端需求延续弱势。因此,生猪期货在快速反弹后回调,并回归震荡格局。
“随着后期天气逐渐转凉,需求恢复,并进入中秋、国庆以及年底需求旺季,需求端季节性利多效应将显现。然而,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在供给压力得到有效解决前,猪价仍有一定压力。”她说。
吴昊表示,2024年下半年生猪产业持续盈利,产能逐步增加,根据生产周期推演,2025年三季度标猪供应开始增量。2025年上半年行业延续盈利趋势,社会栏圈利用率逐步上升,饲料数据同比走扩,出栏体重持续增加,这些均印证生猪存栏处于逐步增量阶段。7月处于生猪消费淡季,数据显示,日均屠宰量较6月下降7.93%,难以消化出栏量,企业出栏进度偏慢,河南现货价格从月初的15.5元/公斤下降至14元/公斤。8月出栏预期增量,但季节性需求增幅有限,预计现货仍承压。
展望后市,吴昊表示,随着生猪行业“反内卷”调控产能举措逐步落地,保障生猪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能繁母猪产能有望下降至3950万头,对于远月合约而言,强预期将形成底部支撑。生猪调控涉及环保、调运、屠宰等多个产业环节,一方面需要关注各环节政策落地及执行情况,另一方面行业持续盈利,期货盘面给出高套保利润,需关注产业套保情绪影响。
孔海兰表示,随着生猪养殖集团化占比的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养殖占比增加。2024年,我国主要上市公司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加6.12%;10家上市猪企年出栏生猪14275万头,较2023年增加10.56%。随着规模占比不断提升,生猪产能大幅变化导致猪价大幅波动的情况或将逐渐减少,猪周期将得到有效平滑。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