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USDA大豆供需报告解读:市场反应与后市展望

网络 2025-11-19 09:15:58
品种研究 2025-11-19 09:15:58 阅读

  11月15日,USDA时隔两个月发布大豆供需报告,此报告对大豆市场影响重大。报告整体中性偏多,但发布后CBOT大豆价格却快速下跌,这一反常盘面反应引发诸多疑问,报告数据对后市究竟有何影响?接下来我们深入剖析。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其供需变化时刻牵动着市场神经,此次报告的发布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

(一)11月USDA供需报告数据

  USDA对全球大豆供需各项数据均有调整,除各国贸易量(进口量/出口量)略有上调,其他数据均下调。供应端,期初库存较9月预估下调24.4万吨,美、阿下调,巴西上调;需求国欧盟下调,中国上调。全球大豆种植面积下调96.5万公顷、产量下调411.9万吨,美产量下调129.4万吨,巴西、阿根廷维持不变。期初库存和产量共同下调致总供给下调416.3万吨至7.315亿吨,仍高于2024/25年度,全球大豆维持丰产格局。此前中美摩擦削弱影响,当下中美关系缓和,丰产影响或再限制价格涨幅。需求端,压榨量下调165万吨,总消费下调235.2万吨。整体供给端下调数值大于消费端,期末库存下调200万吨、库销比下调0.26%,报告整体中性偏多。

图1、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

数据来源:USDA、广州期货研究中心

  美国方面,9月预估种植面积为3250.2万公顷,为近5年最低,11月预估保持不变;9月预估单产为3.60吨/公顷,11月预估下调0.04吨/公顷至3.56吨/公顷,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期初库存下调36.7万吨,供应端总共下调166.1万吨,在市场预期内。报告及中美关系缓和的利多已充分交易,本次报告利多驱动作用不大。出口下调超预期,尽管中国重启购买美豆并签1200万吨协议,美豆出口预估仍下调136.1万吨,或与阿根廷关税政策推行有关。市场对中国完成协议存疑,中国前期大量购买南美大豆,当下进口税率美豆性价比低,中国或无需大规模购买,缺乏购买订单,美豆上行乏力,价格迅速下跌,回吐周内涨幅。

图2、美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数据来源:USDA、广州期货研究中心

(二)定价核心转向南美

  因USDA报告无太多亮点,美豆收获及出口接近尾声,南美大豆新季播种进行中,大豆定价核心逐渐转向南美。截至2025年11月8日,巴西2025/26年度大豆播种进度为58.4%,较上一周47.1%有较大进展,低于去年同期66.1%,接近五年均值57%。阿根廷受墒情影响播种进度偏慢,下周降雨预计增加,土壤湿度将改善,利于作物生长。当前无极端天气影响产量,2025/26年度南美大豆依旧丰产预期。

  出口方面,Secex公布数据显示,巴西10月出口大豆672.78万吨,环比下滑8%,同比大幅增加43%,连续第四个月刷新历史同期新高。因产量创纪录且中国需求强劲,ANEC预计巴西11月份大豆出口量可能达377.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61.3%。升贴水方面,前期巴西挺价使升贴水走高,中国放慢购买进度,新季大豆升贴水走弱。不过相较于美豆,巴西大豆仍有性价比,近两周升贴水企稳。后续巴西大豆丰产逐步兑现,新季大豆升贴水仍有压力。

图3、巴西大豆升贴水

数据来源:钢联、广州期货研究中心

(三)国内豆系市场情况

  因今年中国有缺豆预期、巴西大豆丰产,中国提前装运部分大豆,预计11月大豆到港量比往年同期增加。同时中美关系缓和后,中国12月采购26.4万吨,预计2月份到港;2026年1月采购19.8万吨,预计3月份到港,2 - 3月国内大豆供应短缺预期缓解。当前国内大豆供应充足,大豆港口库存和油厂库存都处于极高水平。持续较高的油厂开机率使豆粕、豆油产出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周豆粕再度试探3100一线,预计本周跟随外盘回归基本面,定价逻辑转向南美丰产后,中长期豆粕价格偏弱运行。

图4、中国大豆买船进度表

数据来源:McDonald、广州期货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广州期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