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冶炼行业‘内卷’加剧,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低位运行
从光伏到风电,再到石化与钢铁,“反内卷”风又吹向铜冶炼行业(铜冶炼行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近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铜冶炼行业“内卷式”竞争导致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低位(铜精矿加工费)的问题是此次会议讨论重点。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在会上表示,铜冶炼行业“内卷式”竞争对行业影响大,协会已向国家相关部门报送材料,提出严控铜冶炼产能扩张的具体措施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正加快研究如何加强对铜冶炼产能建设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相信很快会有结果。
铜精矿加工费是指将铜精矿加工成铜金属所需的费用,包括铜的粗炼费(TC)和精炼费(RC)及副产品金和银的精炼费。粗炼费是指从铜精矿到粗铜(或阳极铜)的冶炼费用,精炼费指从粗铜到电解铜(阴极铜)的精炼费用。
今年以来,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低位运行,长单与现货价格均处历史低位水平,冶炼环节利润承压严重。这一局面与铜精矿供应趋紧、冶炼产能增长远超原料增长密切相关(铜冶炼产能)。
华北最大阴极铜供应商北方铜业(000737.SZ)在半年报中称,上半年铜精矿加工费持续走低,现货加工费从1月份在个位数中低位附近一路下滑至6月底-40美元/吨中位;6月27日,智利矿业公司安托法加斯塔和中国冶炼厂年中谈判结果TC/RC敲定为0美元/干吨及0美分/磅。加工费跌入负值区间,意味着冶炼厂需倒贴钱获取原料。
这一局面拖累行业龙头企业业绩表现。国内阴极铜产能第一的铜陵有色(000630.SZ)上半年增收不增利,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3.94%至14.41亿元,近五年来首次同期净利润下滑;北方铜业归母净利润增幅陷入个位数,上半年盈利4.87亿元,同比增长5.85%,远低于2024年同期近54%增幅。
铜冶炼品毛利率下滑影响重大。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包括云南铜业(000878.SZ)在内,这些龙头企业上半年铜产品毛利率全部下滑,降至1.9%-8.2%不等,而该项业务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七成以上。
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低位运行主要受铜精矿供应趋紧影响。加工费主要取决于铜精矿的供求关系,供不应求时加工费下降。据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介绍,过去20年,全球绝大部分新增铜冶炼产能集中在中国,其冶炼产能增长速度远高于原料增长速度,同时铜精矿需求则持续增长。随着2023年12月以来全球矿山陆续下调未来指导产量,铜精矿供需格局由过剩向短缺转变。伴随我国新增冶炼产能陆续释放,原料短缺问题加剧,导致铜精矿加工费自2024年上半年起断崖式下跌。
天风证券也指出,我国铜冶炼厂原料极度依赖进口,铜矿供应结构中进口占比长期超八成。在铜陵有色等企业近年来产能扩张动作下,我国冶炼产能增速迅猛,原料供需矛盾加剧。综合上海有色网及一德期货数据,我国电解铜截至今年7月的产能增速约15%,是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最新预测2025年全球铜精矿产量增速0.87%的数倍之多。
而在全球主要铜矿进一步下调产量指引,以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拉动铜需求的背景下,矿商和冶炼企业均认可了铜精矿供应持续紧张局面,预计铜精矿加工费将进一步降价(铜精矿供应)。
一德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王伟伟表示,二季度,随着卡莫阿-卡库拉铜矿下调产量指引,铜矿供给约束更加显著。电解铜过剩量流向美国,加剧了其他地区的紧张。当下硫酸等副产品价格高企弥补加工费降低的亏损,冶炼厂主动减产意愿不强。随着海外冶炼新增产能的投产,加工费或进一步走低。
面对原料紧缺、加工费大幅走低局面,多家头部企业正通过降本增效、加大副产品利润贡献度等方式,提升整体利润水平。
例如,云南铜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超24%至13.17亿元。公司称其聚焦极致经营工作重点,推进降本3.0方案提质增效,冶炼加工成本创历史新低;同时加大副产品硫酸、硒、碲、铂、钯、铼等利润贡献度,部分弥补加工费带来的冲击。上半年,公司硫酸的毛利率提升了35.41个百分点至66.65%,带动相关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超131%达11.86亿元,涨幅居首。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