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网络 2025-09-04 17:00:55
市场资讯 2025-09-04 17:00:55 阅读

  9月4日,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出,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该方案旨在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信息)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工信部网站

  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其中,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工作举措方面,一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提升产品供给水平。其中提到,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其中提到,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加强上下游对接,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其中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消费电子、时空信息等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引领质量建设。其中提出,加快制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唯一产品识别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监督检查。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可持续创新。其中提出,围绕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电子专用设备等基础产业的技术保护需求,制定知识产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知识产权质量评价,夯实知识产权布局质量根基。

  二是促进国内外市场畅通经济循环,深挖需求潜力。扩大新场景,挖掘大众消费潜力。其中提到,强化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提振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消费。支持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交通、教育、应急、健康等典型场景终端研发,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培育新业态,强化行业应用赋能。其中提到,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赋能科学研究、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高算力场景。

  引导企业稳步走出去,深度嵌入国际体系。其中提到,落实自由贸易区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优化出口结构。深度参与电子信息领域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等。

  促进国际资源引进来,深化产业国际合作。进一步增强电子信息外资企业在华长期发展信心,在中国大陆设立产线和研发中心,深化在华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持续推进半导体、光伏、锂电池、超高清视频、时空信息、新型显示等领域与有关国家地区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妥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强化国内全产业链优势,增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韧性,帮扶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举措包括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集成攻关,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人才资本支撑。在基础技术研究方面,该方案提到,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领域重点专项,持续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科技创新。谋篇布局时空信息产业,一体推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通信、网络等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