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金融数据:M2增速加快,融资结构优化

网络 2025-08-14 05:10:33
市场资讯 2025-08-14 05:10:33 阅读

  8月13日,人民银行官网公布2025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M2增速加快,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较高水平;贷款规模合理增长;利率低位,融资需求满足度高。金融持续有力支持实体经济,货币、财政政策协同发力成效明显。面对信贷小月新增贷款波动,分析人士强调,观察金融总量不能只看贷款,要更多观察社会融资规模、M2等全面指标。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

  M1-M2剪刀差收窄

  数据显示,2025年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3万亿元,同比多增3613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M2增速均保持较高水平,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王运金分析,社融增长得益于政府债券发行节奏。今年1—7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已超17万亿元,为“两重”项目建设等提供充足“弹药”。

  东方金诚王青补充道,7月债券发行利率下行,提振企业债券融资需求,当月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755亿元。7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回升,外币贷款负增86亿元,同比少减804亿元。

  细看金融总量指标,债券融资增速快于信贷融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比重上升,我国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7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为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M1与M2增速之差为3.2%,总体呈现收窄态势。业内专家指出,M1-M2剪刀差收窄,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季节因素影响

  信贷数据波动无需过度解读

  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有所放缓,但受季节因素等多方面影响。6月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部分机构短期调整信贷投放节奏。6月也是企业半年期经营结算重要时间窗口。

  “7月是明显的信贷小月”,王青提到。将6月和7月合并起来看,月均新增贷款为1.1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业内专家指出,新发放贷款是一个流量指标,反映当期银行实际发放和回收情况。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创新和直接融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贷款作为企业融资渠道之一,越来越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从贷款结构上看,7月数据表现较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5.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79万亿元,同比增长8.5%。此外,利率低位运行。

  破除内卷式竞争

  挤出虚增空转贷款

  信贷数据影响因素多元化,分析人士强调应拓展更丰富观察视角。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贷款增长既与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关,也受到直接融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影响。

  多家银行反映,目前很多政府和企业更倾向于用债券融资解决基础设施等项目的资金需求。

  有市场研究估算,化债、化险因素对当前贷款增速的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去年11月以来,地方债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对贷款的影响也接近7000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政府债券发行短期对贷款有一定替代效应,但长远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有助于让经济更好“动起来”,进而撬动增量信贷需求。同时,完善地方债务管理,也畅通了经营主体的资金循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会挤出虚增空转贷款,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更高、更可持续。业内专家表示,金融机构淡化规模情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在转变经营思路,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

  另外,近期相关部门推进清欠账款的成效逐渐显现,账款得到清欠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可能有所下降,但有助于减轻企业包袱、激发经营活力。

  展望未来,业内专家预计,下半年宏观政策还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国内经济循环有望更加顺畅,经济持续回升和有效信贷需求合理增长有保障。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