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多地险资运用新动向

网络 2025-08-10 22:30:30
市场资讯 2025-08-10 22:30:30 阅读

  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是天然的耐心资本,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多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注入了大量源头活水。8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河南、绍兴等多地保险资金运用有了新动向,保险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在持续提升。

  在业内专家看来,险资具有单笔投资大、投资周期长等优势,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稳健的资金支持。那么,保险资金重点投向了哪些领域?又如何服务地方经济?

  险资“浇灌”地方经济

  险资投资在河南又有了新进展。近期,河南首只S基金完成重要变更。中原农险联合瑞众人寿、大家控股两家险资完成河南S基金投资,实现保险资金投资河南内股权基金零的突破。

  据介绍,本次变更后该基金注册资本规模为7亿元,存续期限12年。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受让现有基金份额、进行接续投资等方式,有效盘活区域股权投资市场:一方面,为早期基金投资者提供流动性退出渠道,缓解股权基金退出压力;另一方面,为处于成长期的科创企业注入持续资本,助力其克服发展瓶颈,实现持续成长。

  除了河南,浙江、四川等地在吸引险资投资方面也有新动作。近日,绍兴市政府与中保投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险资入绍”,根据协议,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强化协作机制,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和项目招引等方面,加强沟通衔接,寻求合作机会。

  之所以险资受到各地青睐,是因为其自身特性和优势,一直以来,险资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与投资形式灵活的优势,可以实现金融资本与地方实体产业的共赢。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能匹配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长周期项目的融资需求,降低地方政府对短期债务的依赖。此外,险资投资偏好长期稳定收益,对收益率要求通常低于市场化私募基金,可降低地方重大项目融资成本。

  地方与险资“双向奔赴”

  险资积极参与地方投资,背后是一场“双向奔赴”,各地政府和监管机构均在积极引导,让更多险资融入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长钱效应。

  综合来看,各地政府在积极为险资这一耐心资本创造优质的生存土壤。对引进险资用于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重大民生工程的项目业主,按照其当年运用资金增量给予贴息等。

  从投资方向来看,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受到险企青睐。广西金融监管局提到,广西联合开展“险资入桂”线上线下对接活动,引导保险资金投资广西绿色产业,重点为绿色交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等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河南的该笔S基金将重点投向新能源、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张雪峰告诉记者,基础设施项目具有稳定现金流和抗周期属性,与险资长期负债的收益要求高度匹配;此类项目多由政府主导或信用背书,政策支持明确,投资风险相对可控,符合险资安全至上的配置原则。此外,基础设施属于重资产领域,投资规模门槛高,能高效承接险资的大体量投入,同时通过拉动就业、改善民生间接提升险企社会价值,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在业内看来,未来险资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未来,政策引导将持续强化,监管层可能进一步放宽投资范围,优化准入机制以激发险资活力。投资模式将更趋多元化,除传统债权计划外,REITs、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工具将加速普及,提升险资与地方项目的适配性。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