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粮机:从跟跑到引领,迈向“中国智造”

网络 2025-08-05 06:05:30
市场资讯 2025-08-05 06:05:30 阅读

  一粒小麦变身精细面粉,一粒稻谷变成晶莹大米,都离不开粮食加工装备的支撑。在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智能碾米机、AI色选机等集体亮相,不仅展现了国产粮机在核心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升级方面的丰硕成果,还勾勒出一条从技术跟跑到创新引领、从单机出口到成套出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精彩逆袭之路。

  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

  国产粮机正以蓬勃之势,在创新浪潮中崭露锋芒。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数字化磨粉机等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大型连续式油脂浸出设备比肩国际品牌产品,色选设备引领产业发展,粮油加工机械装备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规格的仓储、碾米、制粉、制油、饲料装备以及粮油检测仪器基本满足国内粮食产业需求,部分设备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凭借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国产粮机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百年创新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进口设备垄断市场,一台色选机售价百万元,维修受制于人。为突破困局,我国企业加速自主创新,粮机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全国涌现出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逐步形成“原材料—核心部件—整机制造—成套供应”的粮机产业全链条体系。

  “国产粮机产业正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高地。”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李治说。

  安徽合肥被称为“色选机之都”,聚集了美亚光电、中科光电等龙头企业;河北聚集了面粉加工主机和成套装备企业;湖南、湖北形成大米成套加工装备产业集群;江苏等地发展形成以粮油加工机械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浙江依托长三角制造优势形成精密检测仪器产业链;福建漳州包装机械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这些产业集群共同串起中国粮机产业的创新链。

  随着国内粮机企业制造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越来越好,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现在国产面粉加工设备质量过硬,我们企业主要做专用粉加工,使用的是国产面粉加工设备和面粉分层碾磨技术。”河北省五星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良说。

  从单机出口到成套出口

  随着国内粮机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和实力。“多年来我们深耕海外市场,色选机出口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率达30%。”安徽中科光电色选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必亮说。

  国产粮机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部分粮机企业在出口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教授王凤成认为,国内粮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需要做好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组建国际化团队、为客户提供成套技术设备解决方案、长期投入建立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工作。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粮机企业“走出去”还面临着关税壁垒、技术封锁等多重挑战。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强化技术自主创新;其次,推动市场多元化;最后,从“出口主导”向“内外并重”转型。

  李治认为,为更好助力国产粮机企业稳健开拓国际市场,应加强政策引导,支持规模企业对接国际标准;完善服务体系,建立行业信息平台;提升行业风险防控能力,完善预警机制。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推进粮机和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化是必经之路。国产粮机产业发展呈现智能化趋势,智能色选机、智能碾米机等智能粮机开始广泛应用。李治认为,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数智化技术在粮食加工设备中广泛应用,深刻重塑了国产粮机产业发展路径。

  李治认为,当前国产粮机装备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但一些企业智能化改造处于盲目跟风状态,自主创新能力弱。由于国产粮机设备研发缺乏基础理论支撑,部分粮机制造企业对产品研发能力重视不够。

  国内粮机产业智能化如何破题?业内人士认为,要鼓励粮机企业升级改造生产线,搭建智能化生产示范线;持续推进粮机装备“互联网+技术”开发和应用;提高粮机装备运行工况在线监测、远程控制及能耗管理效能。

  在这场智能化浪潮中,国产粮机正在开启无限可能。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