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合作纠纷频发,招商引资模式需反思

网络 2025-08-02 04:20:24
市场资讯 2025-08-02 04:20:24 阅读

过去数年,光伏产业成为多地招商引资的“香饽饽”。如今,市场环境生变,昔日一些企业经历了“联姻”蜜月期后却“对簿公堂”。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7月,*ST沐邦(603398.SH)、宝馨科技(002514.SZ)、京运通(601908.SH)等均披露了与地方国资的合作纠纷。

经济学家朱克力表示,部分光伏企业被合作对象告上法庭,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给双方敲响了警钟。光伏企业要合理规划产能,提升抗风险能力。地方政府也要吸取教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昔日伙伴反目

在招商合作中,*ST沐邦、宝馨科技、京运通与地方国资合作呈现的矛盾较为典型。时间回溯至2024年1月5日,安徽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ST沐邦的控股股东沐邦新能源控股签署《股权转让合同》,最终被申请仲裁执行,股份遭司法划转。宝馨科技与安徽怀远县政府的合作,过程并不愉快。根据一审判决,宝馨科技返还出资款3亿元及财务成本等。京运通与地方国资的纠纷源于2017年,海勃湾城投请求法院判令京运通方面支付代建工程款2.1亿元以及利息等费用。

针对上述纠纷,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企业和地方政府各自都有自己的考量。朱克力分析认为,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企业层面,部分光伏企业在扩张过程中缺乏理性规划。地方政府层面,招商引资时可能对项目风险评估不足。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从产业层面看,当前供给过剩与需求增速放缓的矛盾集中爆发;在合作模式层面,“股权+项目”的捆绑模式存在风险错配;治理机制层面,“重签约、轻履约”现象突出。

招商模式之思

*ST沐邦与宝馨科技当前面临经营压力。*ST沐邦于2022年进军光伏产业,自2024年至今,其光伏业务亏损经营。宝馨科技自2021年转型光伏,同样未能抵御行业“寒流”。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连续亏损。相比之下,深耕光伏行业多年的京运通虽然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持续亏损,但是财务状况稍好。不过,其短期资金承压。

上述企业与地方国资合作由“蜜月”走向“反目”,为地方招商引资模式敲响警钟。一位光伏企业高管向记者坦言,过往部分地方招商引资政策偏重于新能源产业,这虽然吸引了企业落地投资,带来了产能聚集,同时也导致短期内产能迅速扩张,供需失衡后产品价格下滑。他认为,产业发展需要国家层面的系统规划。

该高管强调:“地方政府应该做好服务工作,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而非充当‘运动员’。”朱克力建议,未来招商引资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多方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