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行业寒冬:国内外市场均承压,企业寻求新出路

网络 2025-07-31 16:00:35
市场资讯 2025-07-31 16:00:35 阅读

经济波动仍在冲击着非刚需的葡萄酒行业。近日,多家葡萄酒上市公司公布了半年业绩预告,显示行业性下滑仍在持续。与此同时,在欧美等主流市场,葡萄酒行业同样面临寒流。

行业持续数年探底,倒逼国内葡萄酒行业不得不在“民酒化”、个性化和低度化等方面寻找新出路。

上半年下滑因市场低迷

从已经公布的业绩预告看,今年上半年持续下滑的国内葡萄酒行业仍未找到支撑点,亏损在加剧。威龙股份(603779.SH)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30万元到-220万元,上年同期则为盈利944.9万元;ST通葡(600365.SH)预计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为-2790万元到-1860万元;莫高股份(600543.SH)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为-2500 万元到-3700 万元。中信尼雅(600084.SH)虽然预计半年扭亏为盈,但净利润预计只有40万到60万元。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下滑,主要酒企将原因归于市场低迷。葡萄酒市场研究机构潮饮荟近日公布了一份行业调研报告,在对175名国内葡萄酒从业者的调查中,近三年保持业绩持续增长的仅占12.6%,持平的占28%,下滑的达59.4%。

对于今明两年的市场,受访者大多持谨慎态度。尽管行业面临经济下行、电商冲击和库存积压等多重挑战,但受访者对未来市场的信心呈中性偏乐观(平均分为5.89,高于中位数5.5)。不过,也有52%的受访者认为今年的投入会少于往年。

在此前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张裕(000869.SZ)总经理孙健深度剖析了中国葡萄酒市场当前面临的问题。潮饮荟创始人殷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上半年国内葡萄酒市场面临的困境并未发生改变,宏观经济环境和消费能力的变化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洋和尚”的经也一样难念

值得注意的是,葡萄酒生意难做已非国内企业独有的困境,随着全球经济波动和中国市场的影响,欧美葡萄酒巨头也面临挑战。今年4月,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发布的2024年世界葡萄和葡萄酒行业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葡萄酒产量较2023年下降4.8%,消费量下降3.3%,两者均为1961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市场疲软也波及波尔多等名酒产区。在杨征建看来,这一系列变化背后,与经济的影响,以及欧洲消费习惯变化(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下降)都息息相关。消费低迷也影响了世界酒业巨头的业绩。近日,LVMH集团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其葡萄酒和烈酒业务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下滑。

平民化、潮饮化能否救场

2017年至2018年,当酒业市场弥漫着乐观情绪时,无人预料到国内葡萄酒市场将迎来寒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葡萄酒产量仅为11.8万千升,相比2020年的41.3万千升减少了70%。

调查显示,52.6%的受访者认为白葡萄酒是近期的出路之一,44%和48%的受访者则分别认为低度潮饮和年轻化是未来的大方向。在今年春季糖酒会期间,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企业开始推出平民化产品。例如西鸽推出定位百元的N18系列;张裕则推出39元和59元的长尾猫白葡萄酒系列等。

从近期市场反馈看,低价白葡萄酒的市场表现要好于预期。天津酒商王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上半年葡萄酒生意比往年要淡一点,但今年代理的几款低价甜白和白葡萄酒表现较好。与此同时,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人不喝葡萄酒与市场上产品不适合国人口感有关,国内葡萄酒产品需要进行一场“口感革命”。

目前,葡萄酒企业也在关注低度潮饮市场的机会。在殷凯看来,白葡萄酒和低度潮饮被视作增长潜力较大的品类,反映了消费者口味和健康理念的变化,也是困境中企业和经销商的自救举措。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