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ESG新规:董事培训成必修课,推动企业绿色治理

网络 2025-07-29 22:10:33
市场资讯 2025-07-29 22:10:33 阅读

  近日,港交所宣布,所有主板及GEM上市公司董事均需在每个财年内完成至少2小时的ESG专项培训,新任董事则需在履职后12个月内完成初始培训。

  这一新规是港交所ESG监管体系多年演进后的关键一跃,它要求董事会成员真正具备驾驭可持续发展议题的专业能力,推动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治理”。

  要读懂这一新规的分量,得先理清港交所ESG监管的底层逻辑:它始终沿着“先让企业说清楚(披露先行),再让责任人扛起来(责任压实),最后确保责任人能干成(能力匹配)”的路径推进。

  新规落地:从“建议”到“必须”的硬约束

  港交所此次新规的政策依据,藏在几份关键文件里。主板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2023年修订版)早已明确,上市公司董事会要对ESG风险负责,还得搭好有效的ESG管治架构。而2024年更新的《企业管治报告指南》,则更进一步强调:“董事得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才能管好ESG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这次新规直接把这些“建议”变成了“必须”。

  为什么突然收紧?因为港交所发现,过去这些年虽然推出了不少ESG披露要求,但部分董事对ESG的理解还停留在“做公益”或“多写几页报告”的层面。新规要求强制培训,就是要让董事们补上这门课,确保他们“懂行”,才能管到位。

  监管逻辑的演进:从“管披露”到“管能力”的螺旋升级

  港交所对ESG的监管,并不是突然收紧的。往前回溯二十多年,它的每一步调整都踩着市场发展的节奏和国际趋势的节拍。

  2008—2019年:ESG从“选修课”变成“必修课(半强制)”。港交所顺势而为,开始在监管框架里加入ESG,但这时候对董事的能力要求还比较模糊。

  2020—2023年:ESG成了治理“主科”,董事能力要“达标”。这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ESG指引的“强制味儿”越来越浓。

  2024年至今:强制培训落地,“能力”与“责任”绑定。新规的三大突破很实在:一是全覆盖,二是内容硬核,三是监管留痕。

  新规的意义:从“形式合规”到“实质治理”的跨越

  港交所推这个新规,真不是为了给董事们“找麻烦”。它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提升董事的专业能力,推动企业ESG治理从“表面功夫”变成“真抓实干”。

  首先,填平认知鸿沟。通过培训,董事们得学会算碳成本、看GRI报告、理解国际规则,才能真正监督ESG战略落地。

  其次,压实董事会责任。现在新规要求董事必须懂行——得能审核管理层的ESG战略靠不靠谱,得能盯着数据是不是真实,得能在年报里向投资者说实话。

  最后,对接国际标准。培养一批懂ESG的董事,能让香港吸引更多国际ESG基金,巩固“绿色金融枢纽”的地位。

  港交所这次ESG董事强制培训新规,表面看是一条规定,实则是香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