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自行车厂商布局东南亚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典驰深圳报道
全世界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厂家,正将目光投向东南亚。7月2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东南亚电动自行车市场快速增长,得益于政府激励措施和市场需求增加,中国品牌雅迪、爱玛、台铃等纷纷布局。
“电鸡”出海受现实因素影响。截至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超3.5亿辆,未来增量有限。而东南亚摩托车家庭渗透率高达7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9%。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认为,东南亚各国政府通过购车补贴等措施加速转型,技术进步和消费者认知提升也促使更多人选择电动出行。
据TechSci Research数据,2024年东盟电动二轮车市场规模达10.778亿美元,预计将持续强劲增长,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32亿美元。
“油改电”为东南亚电动二轮车市场带来历史机遇。为鼓励发展,东南亚各国推出利好政策,如菲律宾对电动摩托车及零部件进口实施零关税政策至2028年。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关键。越南计划建设10000个公共充电点,但缺乏统一标准可能限制渗透率提高。
电动车在运营成本上有明显优势,Grab正在推行“油改电”。然而,日本传统燃油摩托车企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电动化转型步伐较慢。
近两年,中国电动两轮车大厂进军东南亚市场,雅迪、爱玛、台铃等纷纷投资建厂。随着本田加入赛道,中国品牌将迎来更强劲对手。
东南亚消费者偏好经济实用、续航可靠、价格适中的产品。中国品牌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成本控制等方面具备优势,拥有完整产业链。
博力威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电动摩托车业务集中在东南亚,正在印尼建设PACK电池生产线。海外电动摩托车发展路径类似于国内电动汽车市场。
东南亚市场更重视充换电市场的经济实用性。此外,产品需要具备良好的散热、防水和防锈性能。各国对进口产品设置了严格的准入标准。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