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共振周期:技术与应用的双向奔赴

网络 2025-07-29 03:20:22
市场资讯 2025-07-29 03:20:22 阅读

  “AI产业在今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技术还在快速发展,并未看到明显的天花板;另一方面,技术在性能、成本等诸多方面变得‘可用’,AI应用已经开始大规模落地并创造价值。技术向上生长,应用向下扎根,今年AI处于技术与应用的共振周期。”7月28日,在由启明创投主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启明创投·创业与投资论坛”上,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在演讲中如是说。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多位来自具身智能、AI制药、AI硬件等细分领域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CEO与会,并与启明创投的投资人一起,围绕各自产业的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分享了最新洞见。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具身智能近两年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其中,它石智航成立不足半年就斩获两轮融资,颇受关注。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亦伦在论坛上称:“具身智能是当下AI市场最火爆的子领域,具身技术正在以越来越快、乃至指数级的进步速度发展。我们已经站在奇点到来的早期窗口。”

  AI制药同样是年内的大热方向,且AI制药公司已逐渐“交作业”。启明创投投资的英矽智能,利用AI平台设计了全新靶点、全新分子结构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且该候选药物已完成了IIa期临床试验,展示了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有力证明了AI技术的可行性。

  围绕AI应用,启明创投在论坛上发布的“AI十大展望”中提出,AI交互范式转移将在未来两年内加速到来,用户对手机屏幕依赖的减弱与语音等自然交互方式的重要性上升,将推动AI原生超级应用的诞生。

  此外,垂直场景中的AI应用潜力巨大。越来越多初创公司将凭借行业认知深耕细分领域,快速实现产品与市场匹配,以“做窄做深”的策略与大厂形成差异化竞争。

  “我们未来主要想做产品,而不是仅聚焦在技术领域。”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强调了商业化对AI制药企业的迫切性。只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才能实现技术的长远发展。他预计,大模型的发展,可能会催生针对生物医药的超级智能体。

  启明创投预计,具身智能机器人将率先在拣选、搬运、组装等场景实现规模化部署,积累大量机器人第一视角数据与带触觉的操作数据,构建“模型—本体—场景数据”的闭环飞轮。这一飞轮将驱动模型能力迭代,最终推动通用机器人迈向大规模落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