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博览会:万亿赛道下的安全与创新探索

网络 2025-07-23 22:20:21
市场资讯 2025-07-23 22:20:21 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邓浩上海报道 从2024年起,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无路飞、看不见”等问题。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35年,我国的低空经济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

7月23—26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举行,6万平方米的展会面积,聚集了近300家参展商,重点展示低空基础设施、制造与配套服务等产业链。

多位与会嘉宾表示,我国低空经济要想发展好,一定要坚持“一张图、一盘棋”发展,立足区域进行布局,构建全流程、全要素的防控机制,筑牢安全屏障。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本报记者卜羽勤/摄)

低空经济要想“飞”起来,首先要解决有路飞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表示,要发展低空航图,做好三维导航。低空交通智能管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建平强调,急需构建数字化、自主化、协同式的低空交通智能管控服务保障体系。

如何解决无人机无路飞、看不见和引导控制能力弱的问题?多位与会嘉宾都强调,要以一盘棋思维解决问题,包括低空交通在中国交通体系中的融合,也包括跨区域标准与数据的统一与协同。

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将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稳妥推进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发展。低空经济虽被冠以“万亿级赛道”的光环,但其商业化落地仍面临多重挑战。

在此次博览会上,记者发现,一些企业在适航证取得后,已开始进行商业化落地的探索。峰飞航空携5座eVTOL载人航空器盛世龙亮相,御风未来也分别与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