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思类脑推动脑机接口技术落地,脑电大模型支撑“意念说话”

网络 2025-07-22 23:35:43
市场资讯 2025-07-22 23:35:43 阅读

《科创板日报》7月22日讯(记者张洋洋)佩戴脑电采集设备,靠意念玩游戏、操控机器狗,在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实验室,《科创板日报》记者见此一幕。

图/《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这家成立不足两年的公司,正推动“意念操控”技术落地:采集脑电信号,通过神经解码算法实时翻译成可控指令,让人可“意念操控”设备。

图/《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上周,岩思类脑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突破。10例受试者植入sEEG电极后,经100分钟训练,通过岩思类脑开发的脑电大模型解码,就能解析出受试者要表达的中文语句。

这一成果,将为渐冻症、脑卒中等失语患者带来福音,也意味着脑机接口技术正从科研走向应用。

更早的2024年11月,岩思类脑通过非侵入式脑电设备,实现用“意念操控”《黑神话:悟空》,完成游戏中的“闪避-攻击-连招”实时操作。

▍脑电大模型支撑“意念说话”

岩思类脑展示的实验中,参与者佩戴脑电采集设备捕捉大脑电活动信号,通过解码实现“意念操控”。其核心技术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植入式与非植入式脑电大模型算法系统。

“我们的技术核心是脑机接口中神经解码-编码环节。”岩思类脑首席科学家李孟表示,AI算法赋能脑机接口算法是大势所趋。

基于这一判断,岩思类脑打造了具备通用泛化性的大脑解码算法“脑电大模型”。

具体来看,岩思类脑与多所高校和权威机构合作,以海量大脑活动数据为“燃料”,训练脑电大模型。该模型可应用到各种侵入式、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形态。

“这相当于脑机接口的ChatGPT。”李孟将这一技术形容为行业通用模型的原点。与海外Neuralink等路径相比,岩思类脑强调中国在算法和临床数据资源方面的优势。

华山医院受试者通过植入多根sEEG电极,进行耗时仅100分钟,54个汉字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电极采集了受试者不同脑区、不同深度的脑电信号,将它们输入脑电大模型。

据李孟介绍,这是一个模型微调过程,脑电大模型将受试者读出的54个汉字拆分成声母和韵母,精准识别它们对应的脑电信号,进而利用四级解码架构,实现了中文语言的脑机接口解读。

临床试验显示,脑电大模型可在54个汉字训练集基础上,解读出1951个常用汉字,外推率高达1∶36,具有很强的泛化性。半秒钟内,大模型就能解读出一个完整的中文语句。

▍睡眠辅助设备年内落地

脑机接口长期被视作未来科技,但鲜有商业化产品落地。对于岩思类脑而言,如何跨越“科研成果—商业产品”的鸿沟,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让渐冻症、脑卒中等失语患者重新“发声”,只是脑机接口其中一种应用场景。岩思类脑的策略是,先从最现实、最刚需的领域破题——睡眠管理。

“睡眠障碍是具有极强刚需和广泛受众的市场,目前市面上缺乏科学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岩思类脑子公司神鳍科技CEO赵芳表示,公司即将在年底发布首款助眠产品,该设备可实时采集脑电活动,生成用户个性化的神经调控信号,实现意识状态调节从而辅助入睡。

除睡眠干预外,岩思类脑还在探索非侵入式脑电的疾病筛查、意念智能家居等商业化方向。前述实验中展示的“脑控游戏”操作,已可实现较高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