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市场复苏迹象显现,创新方向与国产替代并行

网络 2025-07-14 17:00:33
市场资讯 2025-07-14 17:00:33 阅读

历经4年调整,奶酪市场迎来复苏迹象。在7月13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中国奶酪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奶酪品类销售额降幅收窄,品类渗透率也有所提升。全年龄段零食化产品与企业端专业化产品,成为奶酪行业创新方向。

随着市场需求提升,国内原奶价格及生产成本降低,奶酪企业瞄准原制干酪市场,以期打破原料进口依赖,干酪副产物奶油、黄油的国产替代率也在逐年提升。

奶酪消费出现复苏迹象

自2021年起,奶酪行业增速放缓。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中国奶酪零售端销售额分别为32.39亿元、41.92亿元、43.37亿元。而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2023年,“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净利润出现下滑。

历经2年调整,妙可蓝多自2024年起重回增长轨道。2025年一季度,妙可蓝多营收增长6.26%,净利润增长114.88%。根据最新业绩预告,妙可蓝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为1.2亿元-1.45亿元,同比增长56.29%-88.86%。

凯度消费者指数业务总监廖为新分享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奶酪品类市场销售呈现复苏迹象,渗透率有所上升。截至2025年6月13日,奶酪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已缩小到0.1%,市场渗透率也从2025年3月的28.8%提升至2025年6月的29.2%。

尼尔森IQ数据也显示,2025年一季度,奶酪品类销售量额同比下跌幅度收窄,但市场均价(元/公斤)依然在下降。从产品上看,市场呈现小包化趋势。

零食化专业化成创新方向

行业数据显示,近两年,奶酪产业创新应用不断。根据马上赢数据统计,2024年第四季度,奶酪领域同比的存续、上新、消失的SKU数量分别为541个、264个、141个。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体量大的儿童奶酪销售占比下滑,成人零食类奶酪呈现高增长,佐餐奶酪也有不错发展。廖为新也指出,奶酪市场经历阶段性波动后,近期已逐步展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凯度数据显示,尽管奶酪棒目前仍是主力品类,但新型零食奶酪,以及餐桌奶酪细分产品,展现出增长趋势。从渠道表现看,线下渠道依然是主流,但新兴渠道正在快速增长。

妙可蓝多创始人柴琇认为,奶酪品牌创新具有较大空间,面向消费端可以从“一大场景、两大方向、三类人群”发力。面向B端(企业端),建议围绕“西快、茶咖、烘焙、中餐”四大消费场景提供专业型产品。

一位不愿具名的奶酪行业人士称,奶酪的市场渗透率有所提升,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到奶酪产品。

伊利股份2025年4月接受投资者调研表示,随着茶饮、烘焙、西餐等业态的快速拓展,消费者对于含乳产品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升,伊利近两年B端业务实现了较快增长。

企业加码原制干酪

有行业人士表示,目前中国奶酪市场产品类型以再制干酪为主,原生干酪(天然干酪)仍依赖进口。

宋昆冈曾透露,2018年我国国内奶酪总消费量约15万吨,但仅约4万吨为国内加工。而在这4万吨中,仅有20%左右为国内企业生产的天然干酪。

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教授杨续金分析称,我国原制干酪市场占比从2019年的78%下降到2024年的52%,5年间下降26个百分点,但依然是当前奶酪市场的最主要品类。

据了解,目前妙可蓝多在吉林长春的原制奶酪工厂正在建设,后续将考虑采购部分其他国产原制奶酪来补足需求。伊利方面此前也透露,其奶酪智造标杆基地三期项目将在2025年投产,产品中也包括原制奶酪。

国家奶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布的中国奶业贸易月报显示,2024年,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261.55万吨,除进口量比较少的稀奶油、奶油、蛋白和炼乳进口量增长外,其余品类进口量全部下降。

随着现制茶饮、烘焙、冰淇淋行业发展,作为干酪副产物的稀奶油、黄油、无水奶油产品近年来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杨续金援引数据指出,2020年-2025年,稀奶油、黄油、无水奶油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8.5%、6%、7.5%;截至2025年,这三类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分别为55%、30%、70%,呈逐年下降趋势。

目前伊利、蒙牛、妙可蓝多等企业均在奶油或黄油市场有所布局。

新京报首席记者郭铁

(文章来源:新京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