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贸易战下的通胀与美联储降息前景
特朗普贸易战带来的通胀究竟在哪里?
到目前为止,美国物价上涨的迹象一直鲜有在经济指标中有所显现——但许多经济学家表示,通胀压力可能很快就会显现,或许最快就在本周。而美联储下一步降息的时机,显然也将取决于此……
在今年大部分时间里,债券投资者几乎一直确信美联储将在9月前重新启动降息周期。
但最近,这种信心开始有所动摇。而这些新出现的疑虑,无疑更加凸显了本周通胀数据的重要性。该数据将有助于设定市场对美联储下一步行动的预期;它还将决定美国国债能否延续其强劲的上半年表现——即使经历了令人眩晕的动荡期,但美债仍创下了五年来的最佳表现。
CreditSights投资级和宏观经济策略主管Zachary Griffiths表示,周二的CPI数据“可能为美联储下半年政策方向及市场风险情绪定下基调”。
市场翘首以待CPI数据
7月初的一系列强劲就业数据,目前其实已经使交易员完全排除了美联储在本月底会议上降息的可能性。同时,他们当前预计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降息的概率约为70%,而就在6月底,市场还普遍认为届时降息已成定局。
而眼下的风险在于,一份高于预期的6月份通胀报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称其为评估关税影响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可能会进一步延后美联储降息的步伐。更重要的是,这也可能也会对美国股市创纪录的涨势造成阻碍。
根据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6月份美国总体CPI料将环比上涨0.3%,这将导致CPI同比涨幅从上月的2.4%升至2.7%。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率是一项更受关注的指标,预计6月环比将上涨0.3%,同比上涨3%。这也将是自特朗普宣布将关税上调至数十年来最高水平以后,美国核心CPI的最大涨幅。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若美国6月份CPI最终出现明显上涨,将是美国关税上调正在推高通胀的第一个真正迹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个月就曾对国会表示,“我们应该会在夏季开始看到这一点(关税影响),在6月份和7月份的数据中。”
麦格理集团全球外汇和利率策略师Thierry Wizman指出,通胀的进一步细分构成,将与总体CPI和核心CPI数据同样重要。他补充称,目前关税预计主要影响核心商品价格,若服务类通胀继续显示缓解迹象,市场可能大多会“忽视”这一影响。服务类通胀在CPI报告中占据更大权重——约占整体读数的57%,而核心商品通胀仅占20%。
不过,Wizman也提到,如果6月CPI报告显示服务类通胀再次飙升,同时伴随广泛的需求驱动型价格压力上升,投资者将“更加担忧数据背后存在与关税无关的因素,这可能为美联储推迟降息提供更多理由”。
“毋庸置疑,过去一年美国消费者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投资者仍需通过可选消费品——如航空公司、二手车、服装和家具的价格变化——来确认通胀是否真正消退,”Wizman指出。
美债市场严阵以待
毫无疑问,在特朗普仍在不断威胁加码关税之际,若本周的最新数据显示物价压力已在6月开始积累,无疑可能会引发人们对9月降息前景的进一步质疑,并可能提振那些押注美债收益率上升的债市空头仓位。相反,一份温和的报告可能会重振市场对近期降息的押注。
Brandywine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 的投资组合经理Tracy Chen表示:“我们应该能在即将到来的通胀报告中看到贸易关税战的影响。我看不出来美联储如何能在9月降息——劳动力市场的韧性和风险资产市场的泡沫化,都并不支持降息。”
她的观点是,鉴于长期债券对通胀回升的敏感性、政府支出前景以及外国需求的变化,收益率曲线可能变陡。
在美联储9月做出决定之前,还将有另外两份CPI数据发布。目前,关税已经引发了美联储政策制定者之间日益明显的分歧。而可以预见,在特朗普将针对贸易伙伴的惩罚性关税最后期限推迟到8月1日之后,试图围绕关税问题获得更多明确性,已变得更加困难。
其结果是,许多交易员对于这个全球最大债券市场接下来的走向几乎没有任何把握,这导致他们在过去一周平仓了大量此前买入的多头头寸。
这种不确定性使收益率暂时维持区间波动——对美联储利率变动预期最敏感的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自5月初以来一直徘徊在3.7%至4%之间。与此同时,一项衡量美国国债预期波动性的指标,已从4月因关税引发的高点跌至逾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骏利亨德森全球信贷主管John Lloyd目前对债市前景尚未彻底悲观。他表示,即使美联储下一次降息发生在九月之后,也不一定意味着宽松路径会脱轨。他认为,这种观点可能会限制债券的任何下跌。
“我们目前预期到十二月底前会有两次降息。其中一次降息是否会被推迟?是的,有可能,但它很可能也只是被推迟到明年的第一季度,”Lloyd表示。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