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降温 中国船企逆势领跑
2025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活跃度明显降温。据克拉克森于7月4日披露的数据,今年1-6月,全球新船订单总量为1938万修正总吨(647艘),较去年同期锐减54%。
尽管面临市场整体下行压力,但中国造船企业依然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竞争力。上半年,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以52%的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龙头船企们顺应船舶绿色智能化发展趋势,加紧实现产业升级,竞争力稳步提升。
“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经营接单和完工交船等主要指标均高质量实现‘双过半’。”7月10日,中船集团广船国际相关人士强调,广船国际已形成“三大”主建船型和“三特”批量特色船型的国际化品牌格局。
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市占率达52%
2024年,全球新造船订单量达2390艘,合6555万修正总吨,创下17年新高。但今年上半年,全球造船业景气度开始明显回落。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1-6月,全球新船订单总量为1938万修正总吨(647艘),较2024年上半年锐减54%。从单月来看,今年6月份,全球新船订单量为256万修正总吨(84艘),较去年6月下降81%,环比增长44%。
记者注意到,该机构预计,2025年全年新船订单将在2024年高位基础上下降约30%。而2025年开年全球新船订单节奏有所放缓,是因为受到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航运市场疲软的双重影响。
亦有业内人士指出,订单量下滑属于船舶行业周期内的正常修正。一名船厂人士直言:“(造船业热度)登顶之后,自然就是下坡,不会一直高潮的。”
在市场整体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造船业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期中答卷”。据克拉克森数据,今年1-6月,中国船企订单量为1004万修正总吨(370艘),市占率52%,位居世界第一;韩国船企订单量为487万修正总吨(113艘),市占率25%,排名第二。
具体到相关船企,上半年多家龙头中国船企的新接订单数据都颇为亮眼。
例如,7月初,黄埔文冲披露,公司上半年累计承接6型32艘产品,经营承接实现“超额过半”。据悉,在集装箱船领域,黄埔文冲1900TEU集装箱船累计订单已达40艘;在气体船赛道,黄埔文冲获得新加坡SINGFAR公司20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船订单。
6月20日,山东海洋集团与北海造船签署了10艘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建造合同;6月18日,中远海运散运携手中信金租与福建船政签署了30艘8万吨级多用途粮食船建造及融资租赁合同,交易总金额高达15亿美元。
造船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对于船舶市场的后续走势,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展望未来,船舶板块在手订单饱满,收入仍有望持续增长,利润率将持续修复。
近期,部分龙头船企陆续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例如,7月10日晚间,中国船舶公告称,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同比增加98.25%至119.49%。
至于业绩预增的原因,则包括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等。
记者注意到,7月以来,中国船企依然“订单接到手软”。据国际船舶网监测,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6日,全球船厂共接获13+11艘新船订单,其中中国船厂接获11+11艘新船订单。
就在7月初,黄埔文冲联合中船贸易与希腊航运巨头Latsco Shipping正式签署2+2艘“鸿鹄”1900TEU支线箱船订单。据悉,新船预计将于2027年交付,4艘船总值1.24亿美元。
市场观察人士建议,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船企应持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高端船型建造水平,以保持全球竞争优势。随着绿色航运需求持续增长和技术进步,中国造船业有望在下一轮行业复苏中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可以看到,近年多家船企顺应船舶绿色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强了在新兴领域市场的开拓。例如,广船国际方面向记者透露,公司现已实现超大型集装箱船批量建造,并以LNG双燃料技术赋能绿色智造。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