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赛道火热:哈啰等巨头入局,三年目标商业化

网络 2025-07-03 23:30:33
市场资讯 2025-07-03 23:30:33 阅读

  近期来,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极为热闹。

  在国外,马斯克的特斯拉Robotaxi正式上线试点。而国内,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将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高盛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亿至45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60%。 而中国Robotaxi市场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

  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在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中表示,Robotaxi已经处于行业爆发的前期,“我们估算Robotaxi整个市场规模需求会接近10万亿美元。”

  Yolanda透露,哈啰Robotaxi业务的目标是三年内实现落地商业化,现已组建百人团队,与各地政府、国内外车企在洽谈合作之中。

  ▍Robotaxi进入大规模前装量产爆发的节点

  Robotaxi正成为各方角逐的焦点,参与者既有互联网企业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也有小马智行等初创公司,特斯拉等头部新能源汽车厂商亦争相入局,Uber、Lift等出行平台则从网约车角度切入。

  Yolanda认为,Robotaxi处于行业爆发的前期,正进入大规模前装量产爆发的时间节点。

  “Robotaxi L4自动驾驶技术经过十年的发展,当下最优的路径已日益明确,比如走向了以数据驱动、端到端等,在可靠性和稳定性上,已经做了一定的验证。随着端到端技术的迭代,商业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引领行业走向指数级的发展。无人驾驶Robotaxi正处于技术拐点,一旦突破了技术和市场瓶颈,将迎来规模化扩展的机遇。”

  从产业链维度来看,车企、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以及运营平台构成了Robotaxi的黄金三角,通过技术的持续迭代以及成本降低,为Robotaxi的量产进程注入了动力。

  “以激光雷达为例,10年前可能要十万美金,如今禾赛、速腾等传感器公司把整个行业的核心零部件成本降到了数千人民币。与此同时,滑板底盘实现了线控智能化,为高阶自动驾驶的车辆运动控制提供了更优方案。”Yolanda提到。

  目前,主流车企已普遍实现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应用,智能底盘、自动驾驶系统和智慧座舱等核心模块的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车辆侧所进行的正向开发,为后续的技术迭代至L4奠定了基础。”Yolanda补充道。

  ▍组建百人团队目标三年实现商业化

  哈啰打造了百人左右的Robotaxi团队,现阶段以国内城市为主,逐步展开落地,未来还会着眼于国际化发展。而蚂蚁集团、宁德时代成为了重要助力者。

  6月23日,由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的“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金12.88亿元人民币,将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谈及三方的合作模式,Yolanda表示,蚂蚁集团会在AI基础设施提供支持,包括AI算力、算法研究等等,宁德时代则在滑板底盘、电池动力等技术领域进行协同创新。

  Yolanda透露,哈啰计划先打造多层次可接入的运营平台,将适配不同车企,以及Robotaxi的技术合作伙伴,从而降低每个城市Robotaxi落地门槛

  Robotaxi运营伙伴,通过类似运力接入的模式整合至该平台内,给予乘客提供一站式的Robotaxi用车体验。大家可以复用运维体系,共享底层地图,共同摊销运营商成本,诸如充换电、清洁维护、停车场、维修点这些人员和资源都可以复用,通过底层的打通,降低不同的Robotaxi合作伙伴的维护成本。

  据悉,哈啰已经与各地政府展开相关沟通,也同步推进国内外车企的洽谈合作。谈及商业化目标时,Yolanda给出的期限是三年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地拓城,争取早日落地,同时打造运营平台,与伙伴共同协作,把整个市场做大。”

  ▍Robotaxi落地仍需形成商业闭环

  不过,技术的成熟度、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接受度等,仍是摆在Robotaxi商业化面前的考验。此前,马斯克在美国公布特斯拉Robotaxi的试点时间后,就曾遭遇到抗议活动。

  Yolanda认为,Robotaxi要实现规模化落地,一方面需要在法律法规上有更多的推动和支持,另一方面Robotaxi要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

  “单车成本Robotaxi已从原先一百万以上,慢慢降到四五十万人民币以内。但单车成本只是一部分,还有运营、运维方面的隐性成本,比如充换电和运营维护的便利性等。如果无人车出现问题时,能否及时进行调度和介入。只有进一步降低成本,进而形成商业闭环,才能共同推进人工智能,特别是Robotaxi的核心发展。”

  此外,在中国市场推进Robotaxi落地也面临着独特的本土化挑战。“相较于海外市场,中国特有的高人口密度和城市空间结构,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场景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在技术落地过程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Yolanda如是说。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