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需求高涨,中国储能企业加速出海与产能升级
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国内储能需求持续高涨,企业订单排至明年。磷酸铁锂价格回暖,高压实技术推动行业升级。中国储能企业加速出海,海外订单大幅增长,同时储能市场供需两旺,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中国储能产业崛起: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企业加速出海
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一。今年储能市场火热,部分企业订单排至明年。国内储能产业加速发展,出货量同比大增。同时,中国储能企业加速出海,新兴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海外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海外客户对服务要求的提高,中国储能企业的“出海逻辑”也正迈向“2.0时代”。

美国最高法院关税裁决:退款流程与政策影响深度剖析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以IEEPA为由征收关税合法性存疑,引发对退款流程的关注。多数大法官质疑关税合法性,若裁定非法,退款金额或达7500亿至1万亿美元。进口商认为退款流程应简单,但报关行面临员工短缺和申报量增加压力。此外,关税政策变动还导致美国企业面临出口减少和报复性关税风险,影响就业和经济发展。

和顺石油跨界半导体,机遇与挑战并存
和顺石油拟跨界半导体,收购奎芯科技股权。奎芯科技虽亏损但专利多,交易设业绩承诺。和顺石油传统业务净利“腰斩”,股价近45%,跨界跨度大,后续需关注交易评估报告、业绩承诺合理性及交易进展。

容百科技成宁德时代钠电正极一供,锂电产业链抢产能态势持续
11月16日,容百科技公告与宁德时代签订合作协议,成其钠电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协议规定采购量及优惠价格,双方将全方位合作。宁德时代钠新电池通过新国标认证,钠电正极材料及钠离子电池有望规模化应用。近期锂电产业链大单不断,“抢产能”态势持续,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雷军连发微博谈汽车安全,小米汽车事故引关注
小米创始人雷军一天内连发3条微博谈论汽车安全,强调安全高于一切。近期小米汽车发生两起严重事故,引发外界关注。雷军回应质疑,并呼吁全行业共同抵制网络乱象。同时,小米公关总监王化即将换岗的消息也引发关注。小米需用实力弱化营销印象,展示过硬产品实力。

比特币价格加速下行,加密资产市场寒意加剧
11月16日,比特币价格加速下行并失守9.5万美元关口,加密资产市场整体普跌。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杠杆交易投资者遭遇集中爆仓,24小时内97824名投资者被爆仓,累计爆仓金额高达2.51亿美元。业内认为,美元流动性收缩、加密资产信任危机等加剧下跌态势,投资者需清醒认识加密资产的高风险属性。

四季度经济指标波动,稳增长政策发力扩内需促投资
四季度经济指标受外需放缓等因素影响出现波动,国家通过稳增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投资。两重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聚焦国家战略与安全急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推动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互促共进,实现良性互动。

三星集团引领韩国科技投资新风向,半导体与AI成焦点
11月16日,三星集团宣布未来五年内将在韩国本土投资450万亿韩元,重点投向半导体、AI基础设施及研发。现代汽车和LG集团也分别承诺大规模投资。三星计划扩大半导体投资,新建生产线,并通过收购布局AI数据中心市场。此外,三星还将在AI数据中心、电池生产等领域进行布局,并计划雇用6万名新员工,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华为11月21日发布AI突破性技术,提升算力资源利用率
记者11月16日获悉,华为将于11月21日发布AI领域重大突破性技术,可将GPU、NPU等算力资源利用率从30%至40%提升至70%。该技术通过软件创新实现统一资源管理与利用,与以色列AI初创公司Run:ai核心技术路线有共同性,后者已被英伟达收购。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