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吴证券:房地产行业迎来政策拐点 重视板块投资机遇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9月政治局会议首提“止跌回稳”,标志着房地产行业已迎来重要政策拐点,政府层面已充分认识到稳定房地产对于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政治局会议后,一线城市优化限购等行业放松政策加速出台,多部委重要会议中也多次提及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专项债收储等政策优化方向,传达了现阶段政府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决心。

中信建投:多因素加速市场集中 医药流通行业头部企业估值有望改善
中信建投研报称,医药流通行业稳健增长,市占率稳步提升。随着院内诊疗秩序恢复叠加长期医保支出稳健增长,医药流通行业长短期增长动能充足,且医保局推出预付金政策,利于行业规模及周转效率提升。此外,在集采、规模优势等多因素影响下,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创新业务加速增长,贡献额外增量。

中信建投:短期冲击结束后港股或迎来上涨行情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港股自10月8日以来持续回调,恒生指数已跌去9月25至10月7日涨幅的2/3以上。回调期间,利多与利空兼具,因此当前港股回调幅度应当较为充分。随着近期港股下行以及港股与A股走势的分化,港股估值与AH溢价再次体现高性价比。中信建投认为在短期冲击结束之后,港股或迎来上涨行情,当下是布局港股极具性价比的时机,科网板块最值得推荐。

“专业基金买手”打造多资产组合之“锚”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近年来持续增加,多元资产配置已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近期,以基金中基金(FOF)为代表的多资产组合频频出现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部分头部产品创新性地纳入跟踪黄金、全球股市收益指数等指标,为资产配置方向提供了更精准的业绩“锚”。

冲刺年底排名战 部分基金屡屡跨界操作
2024年终将至,各家公募机构已进入年终业绩排名的冲刺阶段。截至目前,科创、北交所、人工智能、半导体、低空经济等科技成长主题成就了一批绩优公募基金,这与上半年QDII和红利风格领先的格局截然不同。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市场交易活跃度的大幅提升,公募机构年底的“排名大战”会十分激烈。

指数产品 点燃股票基金发行热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974只,总发行份额接近万亿份。其中,11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突破1000亿份,新成立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达755.80亿份,创下2015年6月以来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票型基金发行热潮的主力军是被动指数产品。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表示,被动产品会持续成为基金公司布局的重点,而银行渠道发力被动产品,或将重塑基金发行市场格局。

多只中证A500ETF宣布提前结募
11月14日晚间,工银瑞信基金、万家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中证A500ETF将提前结募,前者结募日期提前至11月14日,后者提前至11月19日。工银瑞信基金称,根据发售公告,工银瑞信中证A500ETF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20亿元人民币。截至11月14日,累计有效认购申请份额总额已超过募集规模上限。对2024年11月14日有效认购申请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

北交所开市三年记:上市公司数量增超200% 主题基金业绩突出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首批81家上市公司集体亮相。三年时间过去,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超200%,总市值也涨超130%。突出成果背后,离不开多家做市商在流动性方面的鼎力支持。另外,首批北交所主题基金获批也已有三年,最新产品数量、规模均较2021年末有所增长,还有超三成产品的累计收益率超50%。

中金公司:明年A股盈利增长有望出现改善拐点
中金公司研究部近日发布了2025年A股策略展望报告,主题为“已过重山”。中金公司判断,A股市场中期底部或已在2024年出现,2025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整体好于2024年,结构性机会将进一步增多。2025年,重点关注A股能否由估值驱动切换至基本面驱动,同时不可忽视经历长周期回调后,国内居民资产和全球资金对于A股的配置需求或有更积极的边际变化。

6家公募机构同日申报创业板50ETF产品
创业板50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有望迎来进一步扩容。11月13日,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国泰基金、富国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万家基金6家公募机构集体上报创业板50ETF产品,而日前嘉实基金申请将旗下一产品转型为创业板50ETF产品已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