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好“出海”龙头 五位副总级公募基金经理下重注
今年以来,投资者对企业出海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不少重量级基金经理二季度的调仓也反映出对相关出海公司标的的偏好。刘彦春、茅炜、杨谷、李化松、萧楠等5位公募副总级基金经理,在今年第二季度期间集体加仓了出海主线。与此同时,由于国内消费需求减弱,包括白酒在内的消费板块成为被减持的对象。

公募基金二季报收官:规模首破30万亿元 重仓四大行业均超2000亿元
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毕。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为30.71万亿元,首次突破30万亿元,较2023年末的27.27万亿元增长12.6%,较2020年末的20.05万亿元增长53.17%。数量方面,公募基金达到12028只,较年初增加514只,再创历史新高,基金份额增长至29.67万亿份。

把握确定性机会 基金潜伏预喜股
从布局的逻辑来看,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基金经理更加看重业绩的确定性。在他们看来,在投资的长跑中,抢眼的业绩表现是最靠得住的选股指标6月中旬以来,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从最新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来看,不少业绩预喜的上市公司已被基金公司提前“潜伏”。从布局的逻辑来看,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基金经理更加看重业绩的确定性。

强调公司质地 聚焦长期价值 看重真实成长 基金经理最新调仓路径浮现
对于聚焦长期的机构而言,公司质地愈发重要,唯有价值不会辜负。基金二季报披露落下帷幕,基金经理的调仓路线图浮现。在二季度的震荡行情中,基金经理们更加强调公司质地的重要性,聚焦企业的长期价值,也更加看重企业的真实成长情况。这也契合了新“国九条”所强调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强调公司质地、聚焦长期价值、看重真实成长,正在成为基金经理调仓布局的三大逻辑。

二季报亮出底牌 明星基金经理扎堆半导体板块
10%行业周期向上和个股业绩预喜形成共振,近期半导体板块表现亮眼。7月9日至7月18日,多只聚焦半导体、电子、科创领域的基金净值涨幅超过10%近期,半导体板块表现亮眼。Choice统计数据显示,7月9日至7月18日,多只聚焦半导体、电子、科创领域的基金净值涨幅超过10%,其中东方人工智能、银华集成电路的净值涨幅超过了13%。被动指数基金的表现更为直观。

红利资产是否过热 公募基金激辩渐生分歧
红利资产吸引机构密集布局。截至7月18日,今年以来共成立了46只红利主题基金,发行总规模超过175亿元。过去几个月,红利资产迎风起舞。基金公司也顺势而为,密集发行新产品。今年以来,40多只红利主题基金相继成立,创下历史新高。

农银汇理基金经理邢军亮:超跌的电子板块未来修复空间可观
当前国内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高质量发展方兴未艾。去年受益于宏观叙事的品种今年表现可能继续占优,能战胜“滞”的资产和能跟随全球“胀”的资产都将是较好的投资选择。去年,红利加科技的“杠铃策略”超额收益显著,但今年以来“杠铃策略”逐渐演化为红利一边强的“顶针策略”。后续风险偏好一旦改善,市场会重新步入“杠铃策略”奏效的时段,目前超跌的电子板块未来的修复空间会很可观。

年内超六成红利基金飘红!还能买么?
上半年,红利主题的公募基金取得了不错收益。截至7月20日,Wind数据统计,全市场296只红利基金(A/C类份额分开计算)中,年初至今有189只取得正收益,占比超六成。

耗资超240亿!“国家队”二季度再次出手增持宽基ETF
近期,随着公募基金二季报陆续披露,多只头部宽基ETF的持有人情况相继揭开面纱。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数据发现,继多只“巨无霸”级别的宽基ETF一季度内被中央汇金大手笔“扫货”之后,二季度再次被大举增持。

突破30.71万亿元 环比增长6.47% 公募基金二季度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近日,公募基金2024年二季度报告披露完毕,行业多项规模统计数据生变,从基金公司在管规模对应排名,到基金经理在管规模统计排名,乃至基金本身的规模变化等均有明显变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总体来看,富国、嘉实、博时、招商基金管理规模排名生变,具体到基金本身,债基净申购态势明显,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红利及投资港股资产的基金吸金明显,净申购额度在行业中居前。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