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民懵了!逾300亿资金借道ETF扫货 这个题材最受青睐 但火爆的券商竟被悄然抛售
本周股指涨跌互现,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入逾300亿元。行业主题上看,芯片、医药相关ETF被资金看好,而证券相关ETF被资金抛售。ETF本周净流入逾300亿元本周沪深两市成交3.6万亿元,其中沪市成交1.62万亿元,深市成交1.98万亿元。截至最新收盘,沪指报收于2905.34点,全周上涨0.5%,深证成指报收于8553.55点,全周下跌0.51%。

浙商证券:低空经济行业正处于加速落地阶段
证券时报网讯,浙商证券研报指出,低空经济在政策、产业等多个层面均有重大突破,行业正处于加速落地阶段,万亿市场有望逐步到来。看好低空制造、低空服务和低空运营三大环节。建议关注:洪都航空、中直股份、航天电子等。

2万亿元!A股权益ETF规模再上新台阶
在7月大幅“吸金”之后,A股权益ETF的规模再上新台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权益ETF(排除跨境ETF)规模突破2万亿元。对于总规模6万多亿元的权益类基金而言,ETF已“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力量。对于主动权益型基金而言,接下来将面临更大压力,不能创造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或逐步被淘汰。

私募聚焦科技板块 7月调研超2600次
7月以来,A股市场震荡加剧,但私募却加快了寻找机会的步伐。三方平台数据显示,7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对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次数超过2600次,较6月有所增长。从具体调研情况来看,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备受青睐,澜起科技、水晶光电等公司1个月便接受了上百次的私募调研,部分私募更是已加码布局科技股。

掘金全球资本市场 QDII基金业绩亮眼
2024年年初至今,全球资本市场高潮迭起,也吸引了诸多投资者参与其中。不少投资者开始试水海外投资,不仅拓展了投资机会,而且还有效分散风险,提高投资组合整体回报。《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投资海外的QDII基金也在今年跑出了不错的收益。不论是投资美股,还是投资东南亚股市的QDII基金,都为投资者带来了惊喜。

黄金ETF规模创历史新高 “黄金+”投资走热
2024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黄金投资却表现亮眼。在此背景下,“黄金+”的资产配置理念受到关注。《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组合中开始增加配置黄金,比如:公募养老目标FOF、银行理财、私募基金等。数据显示,中国黄金ETF在二季度却流入25吨,总规模超过92吨,达到历史新高。

A股市场协议转让趋热 私募基金频频接盘
7月以来,多家私募基金接盘上市公司股权,引起市场高度关注。私募基金密集接盘传递了什么信号?其通过协议转让获得相关上市公司股权有何目的?私募基金接盘将对上市公司带来什么影响?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有超过50家公司的重要股东披露了协议转让计划或进展,相比去年同期的20余家,增长超过一倍。环比来看,7月公告数量也较6月环比增长超60%。

贺宛男:资本市场如何提升内在稳定性 基础制度是基石
长期以来,令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不解的是,为什么外围股市跌,我们跟跌;外围股市涨,我们也跌?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资本市场的提法,可谓一语中的。会议强调,必须“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上证指数长期在3000点关口徘徊,原因就在于投资者缺乏信心,A股市场缺少内在稳定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日本股市暴跌对A股影响有限
对日本股市来说,这一轮调整的导火索是“加息和缩表”,但从本质上分析,这一轮调整来自前期涨幅太大,整体估值已经不便宜了,股市存在自我调节的需求。与之相比,A股市场长期处于底部震荡局面,依靠低估值的优势,A股市场更具有一定的避险优势。日经225指数大幅下跌,并把调整压力延伸至亚太市场。继8月1日出现2.49%的跌幅后,8月2日的日经225指数更是出现了盘中5%以上的跌幅。

上证全收益指数会成为市场新的风向标吗?
本周一,一个全新的指数亮相——上证全收益指数,也被称为上证收益指数。顾名思义,这个指数的编制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观察上海证券市场整体收益情况的工具,其计算包括了样本股的分红。为了讨个好彩头,上证全收益指数的代码非常吉利,000888。该指数以2020年7月21日为基日,以3320.89点为基点,样本股由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