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基金中报开始披露,这只固收类基金打头阵,净利润、户均持有份额双双下滑
7月31日,诚通证券旗下基金诚通天天利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发布2024年中期报告,揭开公募基金2024年中报披露序幕;8月1日,华鑫证券旗下华鑫乐享周周购三个月也发布今年中报。

科技巨头股价波动引关注,QDII基金寻求多元化对冲
近期,美股QDII基金经历了剧烈波动,英伟达作为头号重仓股在7月30日遭遇了近三个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超过7%,拖累了相关基金的净值。尽管随后美股开盘英伟达股价有所回升,但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对美股科技股估值和波动风险的重新评估。与此同时,QDII基金开始从单一的科技股转向多元化投资,增配了美股医药、消费以及A股股票,显示出市场可能出现风格转换的信号。

货币基金6月赎回超4800亿!利率走低下限在哪?
央行降息,驱动长端利率下行,7月29日,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下探至2.16%,1年期AAA存单利率回落至1.9%。这也就能解释,6月份货币基金为何出现大量赎回。截至今年6月末,31万亿的公募基金中有42%是货币基金,但受长端利率下行影响,货币基金(主要投资同业存单和短期债券)收益率已经跌破2%,因此货币基金份额从13.67万亿环比缩减为13.19万亿,净赎回达到4822亿。

博时基金陈鹏扬“再瘦身”:卸任两只产品 在管规模持续缩水
昔日百亿基金经理陈鹏扬再次卸任旗下两只产品。7月30日,博时成长优选基金发布公告称,原基金经理陈鹏扬因岗位调动离任,离任日期为2024年7月30日。同时,基金增聘刘锴为基金经理,与郭康斌共同管理博时成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基金。
大涨可持续吗?把握关键阶段 十余家机构解读四大利好
久违的大涨!在多重利好因素积累之下,A股市场在7月最后一天迎来了“翻身”之战。截至7月31日收盘,沪指大涨2.06%重回2900点,深证成指涨3.37%,创业板指涨3.51%,科创50涨4.7%,创下3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数据显示,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有28个行业收红,全市场5300多只股票中超5000个股上涨,赚钱效应显著。

私募净值 集体“下架”
8月1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简称《运作指引》)正式实施,私募行业正发生巨大变化。近日,私募排排网发布给投资人的一封信称,为执行监管新规,公司将下架未与私募排排网建立代销合作的私募基金业绩相关数据。登录私募排排网、好买基金等三方平台可发现,多家百亿私募已经没有任何产品业绩展示。除了净值披露符合新规要求,托管方加强了私募嵌套问题的监督。

新基金发行年内再遇“冰点”
随着股市的跌宕起伏,新基金发行也是备受煎熬。来自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7月份新基金发行遭遇“冰点”,首发募集仅为440亿元,创下年内第二个月度新低。不过,债券基金再次撑起发行大旗,而权益类基金分化明显。数据显示,7月,债券型基金仍然是新发市场主力,这也是自今年3月以来连续第五个月,债券型基金在新基金发行总份额中占比超过70%。

关注信用和退市风险 公募可转债投资降温
基金二季报显示,全市场投资可转债的公募基金数量为2031只,创近四年新低;公募持有可转债的累计市值为2761.65亿元,持续下滑的趋势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来,部分资质不佳的可转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甚至出现逾百只可转债价格跌破100元面值的罕见现象。逾百只可转债价格跌破面值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中证转债指数下跌了2.61%。

“固收+”解锁新玩法 权益配置相中ETF
作为公募市场上典型的资产组合类产品,近年来“固收+”基金配置思路不断打开,在经典的股债组合基础上,进一步引入ETF等热门权益投资工具。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固收+”基金在投资组合中纳入ETF,持有ETF的资产比重也在持续攀升。

宽基ETF成为“香饽饽”
今年以来,宽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以沪深300ETF产品为例,晨星Direct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沪深300ETF产品合计净流入金额约3000亿元,为2023年全年沪深300ETF产品净流入额的2倍多,是资金净流入增幅和增速最大的宽基ETF产品。截至今年6月底,权益ETF市值已达1.8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