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券商人士解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逆周期调节有望加码 资本市场迎长期向好态势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多位公募、券商首席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会议传递出逆周期调节、提振消费、全面落实改革措施等积极信号,要求“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同时,在“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扎实推进下,我国资本市场有望迎来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

联博基金朱良、黄森玮: 当前A股在全球最具吸引力 看好制造业出海和“现金奶牛”
“A股市场体量大、宽度广,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比较好。调整之后,目前中国股市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近期,联博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朱良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贝塔存在较大机会,阿尔法收益也可以挖掘;看好中国制造业出海,以及现金流健康、有持续分红能力的企业。

“固收+”基金持股仓位不足16% 创近四年新低
股债市场“跷跷板效应”下,固收资产受宠,含权资产则遭到冷遇。近日,多位“固收+”基金经理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旗下产品降低了含权仓位,增持固收类资产。数据显示,“固收+”基金最新持股总市值为1756亿元,连续三年下台阶;持股比例不足16%,创近四年新低。

推进“科创板八条”落地 公募积极参与基金通测试
正式上线两年多,基金通2.0平台有望迎来新的品种。今年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部分基金公司近期已参与相关测试。

涨超10倍!电力股涨至高位 多名基金经理悄然卖出
今年7月,夏季电力需求增加叠加红利大周期,有大量资金持续涌进电力板块,已经有多只电力股突破历史新高。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鲍无可、杨金金、张峰等多位基金经理在前期的布局中捕捉到了电力板块的上涨红利。不过,部分个股已开始高位震荡,市场上也出现了红利赛道是否出现拥挤的议论,上述基金经理于是在二季度悄然减仓。

上半年境内权益ETF市值创历史新高 ETF市场迎来发展机遇期
上半年,境内ETF规模增长4309亿元,其中新发产品贡献了431亿元的规模增量,占比10%,存量产品规模实现了3878亿元的增长,占比90%。近日,上交所发布最新ETF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到967只,较2023年底增长9%,总规模达2.48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21%。

公募基金中报披露开启 两只固收类产品“打头阵”
近日,公募基金2024年中期报告开始披露。截至8月4日,诚通天天利货币、华鑫证券乐享周周购三个月滚动持有债券两只固收类产品2024年中期报告率先发布。相较于季报,基金中期报告披露的信息更为全面丰富,如包括基金份额持有人信息,基金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展望等内容。
英特尔暴跌 QDII基金“受惊” 美股策略分歧在加大
英特尔等美股巨头的股价跳水,让不少重仓持有美股的基金受到“惊吓”,这或将成为QDII基金削减美股仓位的又一触发因素。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由于上周五暴跌的英特尔在QDII基金中多年未能进入主流持仓,这让不少QDII基金躲过一劫。但美股近期持续爆雷,让美股基金在持仓策略上发生了重要变化,不少基金已经开始抛弃单一配置美股的策略,在削减美股仓位的同时,开始增配A股和港股等。

规模突破2.4万亿 境内ETF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何昕怡)8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ETF行业发展报告(2024.6)。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到967只,总市值达2.48万亿元;沪市共挂牌ETF571只,规模合计18679亿元。近年来,指数化投资方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认可。

三家公募新入局沪深300ETF 如何突围成关键
在单只ETF最高规模突破2500亿元之际,沪深300ETF迎来了新面孔。8月1日东财沪深300ETF成立,招商沪深300ETF也将于8月16日起发售,加上5月底刚成立沪深300ETF的富国基金,年内已有3家公募宣布“入局”沪深300ETF。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