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大首席经济学家热议宏观经济趋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预计在5%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截至一季度末,开年以来多项经济数据已公布。值此之际,《证券日报》记者邀请了六位首席经济学家展望二季度经济趋势,分别是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和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十大券商策略:坚定拥抱“三高”资产!春季躁动或进入尾声 注重结构性机会
中信证券:右侧信号待检验,红利策略更占优4月,右侧信号进入检验期,预计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资本市场改革逐步落地,但宏观景气向企业盈利端传导仍需财报不断验证,而宏观流动性整体平稳预期下,预计A股将依然保持中枢整体上移,活跃资金定价,杠铃结构占优的特征;而预计在政策强力引导,财报披露兑现,利率保持低位的三大驱动下,杠铃结构中的红利策略在4月份将整体更占优。
低空经济概念燃爆市场!重磅解读来了
近期“低空经济”持续出圈,成为资本市场热词。今年一季度,低空经济相关概念板块行情火爆,多只概念股占据牛股席位。政策也在持续发力,就在3月28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低空经济概念再度点燃资本市场,A股多只低空经济概念股连续涨停,多股甚至涨超40%。

看好黄金!中外资机构最新研判:中国股市修复性行情将延续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脉动,理清投资思路,自2023年5月起,《中国基金报》每月会邀请来自欧、美、亚不同区域的金融机构的代表,分享他们对全球经济及重大事件的分析与评判。希望他们观点的碰撞,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郑智军:资本市场要坚持公平与效率
近日,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郑智军在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采取“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市场。但“大”不等于“强”,在做强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队伍无疑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股指为何“原地踏步”?原因或许在此!
上证指数本周仍徘徊在3000点,距离2007年首次收上3000点,时间已经过去了17年。在过去的17年里,我国GDP增长了近367%,但上证指数却“纹丝不动”。巧合的是,道琼斯指数在1964年至1981年也17年原地踏步,在此期间美国GDP也增长了370%。在股神巴菲特看来,利率走势是道琼斯指数在美国经济腾飞的背景下却17年原地踏步的重要原因。

桂浩明:派息率是否越高越好
时值三月,上市公司又将集中披露年报,按惯例,同时还要公布年度分配预案。投资者在期盼上市公司奉献一份业绩良好的年度成绩单的同时,也希望看到公司尽可能拿出优厚的分配方案,以切实兑现投资收益。很多投资者也注意到,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上市公司的年度分配工作,鼓励上市公司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性分配,给投资者尽可能高的回报。

深夜突发!美联储大消息!鲍威尔最新发声:不急于降息!利好数据传来
鲍威尔最新发声,释放重磅信号。北京时间3月29日深夜,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旧金山联储的讲话中强调,美联储并不急于降息,希望看到更多“向好”的通胀数据增强信心,将继续谨慎把握降息时机。美联储可以而且将会对降息决策持谨慎态度。在鲍威尔讲话前夕,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指标刚刚出炉,释放了通胀降温信号。

持仓变动浮出水面 私募牛散偏爱高分红公司
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年报出炉,“牛散”和私募两类明星股东的持仓变动情况逐渐浮出水面。拆解葛卫东、徐开东等“牛散”,以及高毅、东方港湾等私募的持仓变动,可以看出,私募“牛散”也偏爱高分红股票,并由此衍生出各有特色的组合式策略。3月29日晚,罗平锌电披露2023年年报,“牛散”徐开东仍以547万股的持股位列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未变。徐开东可谓一众“牛散”中撒网面最广的典型代表。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