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拉响警报?银行ETF财报重估三大看点!

证券之星 2025-05-02 07:34:00
基金 2025-05-02 07:34:00 阅读

这几年下来,很多朋友脑中已经有了一个固化思维:银行不败。

最夸张的是,在贸易争端实质利空信贷资产的情况下,四大行还能拉新高。只是4月30日,一个大跌让市场重归冷静。

原因是内地大型国有银行的25年一季度业绩逊于预期,外资投行纷纷表达了担忧的关注。

尤其高盛、瑞银等对外资影响巨大,外资很可能是砸盘主力,港股工商银行一度竟暴跌6%。外资逻辑很简单,再这么下去,以后分红派息的幅度就保不住了。

那么银行ETF作为老牌价投品种,应该如何预期?我们看看数据,分析一下。

我们总结了银行ETF主要成分股在24年报和25年一季报,可以看到,一季度银行经营压力明显增大,净利润增长大多数下行,特别是工行、中行、建行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分别下行3.69%、2.02%和4.16%

一方面是信贷资产质量下行不得不提高拨备,一方面市场利率下行压缩了息差空间。

四大行堪称资本市场的“碉堡”级现金机器,但除了农业银行之外的三大,在一季度出现明显业绩下滑,这个“雷”着实打击了投资者长投信心。

对于吃股息这件事,一个前提是行业景气起码保持稳健。股价的跌幅不能超过股息率,否则股息再高也不是好投资。

这一点在煤炭身上验证了,股息率再高也耗不过行业大熊市,结果让高股息行情差不多成了银行一个起舞。

这里多说一句:银行ETF并没分过红,股息全部打在净值里了。

外资不似我们一颗红心,一季度还没贸易争端就这业绩,那么二季度?所以担心分红派息的持续性完全有道理。

那么是不是银行ETF接下来不行了?

对于二季度的担忧预期会持续,但大资金之间还有博弈。四大行能涨的一个重要推手,就是平安等险资的持续买入,这种买入同样也是逆周期的配置。

经济大势确实不好,但从PE估值角度,银行总体还是比国外的便宜很多(美国11倍以上)。经济越差其他可投的资产也越少,这种所谓稀缺性与资产质量下行的PK,是需要博弈的。

此外,就是避险价值。险资虽然放开了风险资产配置敞口,但是不敢投成长风格,抱团银行依然是最实际的配置策略。

四大行并非没有衰退过,24年一季度同样下行,但是二季度开始改善,三季度继续向上,市场很快就给于反馈。

因此,从价值视角,银行还是要逐季看业绩变化,继续下行那么这个趋势就很难逆转,高股息恐怕很难灵光,而改善了就还有让险资继续扑上去的坚强逻辑。

当然,对于很多朋友来说,银行大跌是利好。

4月30日人工智能、机器人一起起飞,其实有一半“功劳”得给银行。目前市场配置了巨量的量化资金,最简单的因子就是大小风格。银行一跌,量化就会自动买入小微风格,尤其是机器人、AI这类最受散户追捧的概念。

这是被动受益,而如果5月份市场形成对科技热点的新抱团,会形成主动性对银行的流动性抽离,这对“担忧期”的银行风险更大。险资虽然是长投主力,但行情里也有大量的投机资金参与,A股本来就是半投半炒。

应该说,银行ETF遭遇了几年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一季度财报不佳,二季度贸易争端下压力更大,进而影响分红派息预期

基本面有忧虑,但绝对估值依然很低、避险价值依然很大、分红能力依然可观,因此可以说现在不如以前香,但要说没戏了也未免武断了。比如外资投行依然给“买入”评级,虽然目标价比以前跌了,但还是值的。

中短期关注二季度业绩的同时,也要看流动性走向,5月市场风险偏好放开的话,会导致风格压力。而从长期来看,银行也和大环境深度关联,长期信心跟着东大走!

木鱼ETF原创分享,祝大家节日快乐!

(转自:木鱼ETF)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