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数化浪潮席卷债基 跨年行情受关注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指数股票基金一片火热的同时,指数债券基金规模也在悄悄壮大。部分机构对债基的配置逐渐出现指数化投资的苗头,基金公司对被动债基产品的布局力度也有所提升。经历了9月底以来的调整后,债市近日迎来强势反弹,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让不少业内人士直呼“1时代”已来临。

中信证券:预计11月信贷投放情况会有所改善 但幅度有限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近年来,票据利率波动明显加大,背后指向银行“以票充贷”的现象。从监管角度来看,解决问题的核心仍是强调票据交易的真实性,通过监管压缩套利空间,打击炒作行为。通过梳理监管动作和市场数据,我们认为借助票据贴现虚增贷款规模的现象已经得到一定的整治。从票据利率和票据供需数据结合来看,预计11月信贷投放情况会有所改善,但幅度有限。

ETF“上新”节奏加快 布局宽基赛道成共识
10月以来,宽基指数ETF“上新”节奏加快。不仅是中证A500源源不断迎来新品,中证A50、A100指数也持续出现多家基金公司争相上报新品的情况。此外,老牌宽基指数创业板50、沪深300、深证100等,均吸引了多家基金公司批量上报产品。短短两个月内,数十只不同类型的宽基指数产品快速涌现,全面布局宽基赛道已成为ETF行业参与者的共识。

广发证券:年底至明年1月份高股息配置窗口期 预计银行板块将跑平市场
广发证券研报表示,从银行板块投资来看,上周股息是个股上涨的重要驱动因素,股息率较高的H股银行表现显著优于A股银行。年底至明年1月份高股息配置窗口期,预计银行板块将跑平市场。全年来看,考虑到政策方向调整驱动名义回报率的回升将弱化高股息投资的逻辑,保险负债端增速或放缓,低风险偏好配置同比预计有所下降,因此高股息重估的空间和时间略弱于去年同期。


“黄金抓手”!头部公募开启新引擎
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正逐步结束以明星基金经理为核心卖点的公募传统竞争格局。低成本、高效率的指数产品正在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构成降维打击,而指数基金本身亦成为头部公募转型升级、摆脱个人依赖的核心抓手。

超九成私募仓位过半 真金白银加码权益资产
进入12月,私募“攻势”愈发明显。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8%,其中仓位超五成的私募基金占比超90%。与此同时,私募自购阵营持续扩容,截至12月5日,今年以来私募合计自购金额超7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效果将有效传导至企业及居民部门,从而推动权益资产稳步向上,后续可积极围绕基本面改善布局结构性机会。

前三季度多家公募企业年金管理规模超2000亿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从投资管理情况看,企业年金三季度投资收益为533.24亿元。从基金公司参与情况看,多家头部公募管理规模超2000亿元。近期,还有一些企业年金借助宽基ETF入市。企业年金积累基金突破3.5万亿元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4年三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

营销加码 基金公司规模“收官战”正酣
近期,基金公司通过推进新发、加码自购、降低费率、优化产品等方式,试图在提供更好产品的同时,吸引投资者目光,打好“收官战”。年末基金营销加码新基金正加速为年末“规模战”补充战力。Choice数据显示,年末基金新发热度较高。从单月来看,11月基金新发数量及规模均达到下半年以来月度新高。截至12月5日,11月以来共有111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发行规模达1788.85亿元。

ETF对主动型基金的影响开始显现
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今年以来备受瞩目的,莫过于ETF的爆发式增长,其对主动型基金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艰难,存量权益类基金份额也持续遭遇赎回,绩差的基金经理批量下岗。从近期发布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看,部分绩差基金经理黯然离职。以广发基金邱璟旻为例,10月25日离任广发优势成长股票基金,由嘉实基金跳槽过来的苏文杰接手。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