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利资产热度再起 主题基金频发“限购令”
近日,红利资产再度受到市场追捧。随着资金显著净流入,多家基金公司启动限购模式,包括被动与主动管理在内的多只红利主题基金纷纷“闭门谢客”。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市场进入震荡调整模式,红利资产作为防御性资产的吸引力有望进一步增强。12月以来,红利资产迎来一波涨势。作为红利股的代表,中国神华历经近两个月盘整后,截至12月5日,近三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6%。

超2200亿资金涌入中证A500ETF 券商资管积极布局新赛道
今年中证A500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火爆发行,规模已超2200亿元。近日,挂钩中证A500的指数增强基金相继推出,券商资管也积极布局该赛道。目前,国泰君安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兴证全球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正在发行。三大资金来源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二,挂钩中证A500的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达2208.64亿元,增强指数型基金约30亿元,合计规模接近2240亿元。

债基发行持续回暖 月内6只新产品共计募集超233亿元
债券型基金发行持续回暖。刚进入12月份,已有6只债券型基金成立,同时还有多只债券型基金提前结束募集。12月5日,景顺长城基金和长盛基金两家公募机构分别发布旗下债券型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公告。两只新成立的债券型基金均实现了较大的募集规模。其中,景顺长城中债0—3年国开行债券指数基金募集规模为58.5亿元,长盛中债0—3年政金债指数基金募集规模为60.51亿元。

指增产品跑输十几个百分点!是“指增”还是“指减”?
近期,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的火热上报和发行,再度引发市场对于指增产品的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以沪深300指增为例,经历了今年一季度和三季度的两轮急速反弹行情之后,指增产品跑输指数的情况并不少见,多者甚至跑输了十几个百分点。

聚焦·分红新动向 |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累计分红金额已超1800亿元
今年以来,公募机构的分红意愿显著提高,至今已累计分红超过180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分红金额与次数均成倍提升,成为分红增长的重要动力。公募机构通过积极分红,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的获得感。

今年以来公募分红近2000亿元 债基成分红主力
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有所提升。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今年以来共有140家公募旗下2836只产品进行了分红,合计分红次数达5517次,分红金额达1828.96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分红次数同比增长9.55%,分红金额同比增长1.44%。其中,债券型基金成分红主力。

收益超200%!原因曝光
随着A股市场交易迈入2024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月,今年股票私募产品(仅统计主观多头)的业绩排位竞争同样激烈。第三方机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十强产品的收益率入围门槛高达132%,不同名次产品的收益差距也较为有限。整体来看,得益于9月之后A股市场的强势回升和科技成长等主线的崛起,今年股票私募主观多头策略有望实现一轮显著的业绩复苏。


私募高仓位迎接年底行情 近七成私募维持仓位不变
尽管11月A股维持震荡,整体呈现出倒“V”走势,但依旧不改私募乐观预期,九成私募仓位不低于五成。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私募机构的平均仓位为78%,具体仓位结构分布方面,91.2%的私募仓位不低于五成。其中,27.5%的私募仓位处于满仓及加杠杆状态;44.6%的私募仓位大于八成;19.1%的私募仓位在五成至八成之间。

债券基金业绩大幅回暖 基金经理认为2025年债市尤可期待
经过10月份故事债市震荡后,11月份之后股市进入震荡期,而债市回暖明显,虽然部分产品净值出现波动,但债券基金净值整体大面积回暖。展望2025年,有基金经理认为债券基金收益率或将持续下降,但配置价值依然可观。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