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密集布局红利产品,把握稳健资金“升级需求”

网络 2025-11-17 08:30:39
基金 2025-11-17 08:30:39 阅读

  随着居民稳健投资需求升级,以及市场风格趋于均衡,公募基金正密集布局红利类基金产品。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红利基金规模较三季度末增加80亿元,且新成立了14只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资金流入与发行加码的背后,是资金寻求稳健增值的需求,未来红利基金有望成为引导稳健型资金进入权益市场的重要“跳板”。在投资市场中,红利基金正成为稳健投资者的新宠。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四季度以来,已有14只红利基金宣告成立。更多产品还在申报流程中,涉及交银施罗德基金、银华基金、永赢基金、国联安基金等多家公募旗下产品。资金端的表现同样踊跃。截至11月12日,四季度以来,名称中有“红利”字样的ETF基金,合计净申购达70.5亿份。其中,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ETF净申购份额为35.8亿份,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易方达中证红利ETF、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等增逾10亿份。目前,此类基金的合并规模达1060.5亿元,较三季度末的976.1亿元增逾80亿元。

  红利基金发行与资金流入“双向升温”的背后,折射出资金对于偏稳健方向权益资产的青睐。“红利基金有望成为引导稳健型资金进入权益市场的重要跳板。”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对上证报记者说。朱润康认为,目前,一些资金风险偏好较低,红利策略聚焦现金流稳定、持续分红的企业,其股息回报模式比较容易被传统投资者接受,能有效降低其参与权益市场的心理门槛。而且股息收益在市场波动时能提供缓冲,改善持有体验,契合求稳资金对控制回撤的核心要求。

  事实上,红利基金这种曾经被视作“固收+”基金补充选项的品类,正逐渐受到资金追捧。西部利得基金基金经理周晶晶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过去红利基金仅能在固收资产收益不足时提供有限的收益增强,但如今具备持续分红能力的企业能更高效地通过股权融资获取资金。这一变化,使红利资产从“固收+”基金的补充选项升级为可独立承担收益目标的核心资产,两者已变成可替代的关系。红利基金正成为市场的新热点,其稳健的投资回报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

  从机构的角度来看,红利基金也是“香饽饽”。周晶晶认为,保险、养老金等机构资金配置的核心需求是匹配现金流与控制风险:“固收+”基金虽然是“固收打底,权益增强”,但权益部分波动较大,难以稳定满足现金流需求;红利策略有复利效应,且其逆周期属性契合机构的配置节奏。近日,红利板块在市场均衡性提升的背景下实现上涨,截至11月13日,中证红利指数涨幅超6%。国泰基金认为,近期科技成长领域的做多情绪反复,市场波动幅度加大,权益风险偏好有所回落,市场防御需求边际上行,红利类资产作为“避险锚”而受益。

  “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是一直存在的,即便价格下跌,股息率也会提升,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反而会增强。没有明确投资方向时可以增加红利权重,若有更好的方向则可降低其权重。”沪上某基金经理说。关于后续投资,国泰基金认为,投资者可延续均衡型配置。建议保持景气度主线,例如产品价格底部稳步抬升的煤炭、仍处于涨价区间的光伏,以及受益于半导体周期的芯片等。但由于前期涨幅已经较大,光伏、芯片等板块难免具有较大波动,考虑到宏观经济仍偏弱,建议关注港股红利、现金流等红利资产,以实现部分对冲。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公募发力红利产品把握稳健资金“升级需求”)

(责任编辑:73)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