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外周免疫耐受研究获认可

网络 2025-10-06 21:35:30
基金 2025-10-06 21:35:30 阅读

  10月6日,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与两位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Mary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因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共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近十年来第三位日本科学家获此殊荣,此前大隅良典和本庶佑分别摘得2016年及2018年的奖项,且均与免疫调节领域相关。

  坂口志文与中国学术界联系紧密,多次赴华参与学术交流。其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避免攻击自身组织的关键机制——通过发现一类此前未被识别的T细胞亚群,颠覆了传统认知中免疫耐受仅依赖中枢耐受的观点。这一发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和器官移植治疗开辟了全新方向,推动新疗法开发,例如针对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法。

  玛丽·布伦科和弗雷德·拉姆斯德尔两位美国科学家则发现了Foxp3基因调节T细胞的关键作用,而坂口志文将这些发现整合起来,证明了其中的因果关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王宏林指出,尽管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应用尚需时日,但其在免疫调节中的核心作用不容忽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也强调,这一发现完善了人们对免疫耐受的认知,开启了理解外周免疫系统调节的新纪元。

  不过,坂口志文等人的发现距离真正开发出应用于临床的疗法还有很长的路。王宏林表示,这是由于Foxp3与调节性T细胞在体内非常异质,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仍然充满挑战。在谈及调节性T细胞临床转化的具体挑战时,王宏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类疾病的病因学极其复杂,涉及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尽管Foxp3基因缺失、突变会引发小鼠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人类严重自身免疫病IPEX,但人类大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与Foxp3基因表达异常的明确关系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但他相信,随着人们对疾病机制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未来免疫治疗的发展一定会转向更精细的“调控平衡”。王宏林表示,重要的是这一基础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肿瘤等领域已开始转化为临床应用,多项基于调节性T细胞的疗法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要将这些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克服诸多难题。“包括如何通过药物分子在体内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质量(保持其TCR的多样性或特异性)和数量,如何确保回输的调节性T细胞在体内的稳定性、减少其异质性,以及如何避免调节性T细胞潜在的副作用。”他说道。

  也有科学家认为,相比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CAR-T细胞更有资格获得诺奖。“调节性T细胞体外扩增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出现成功的临床应用。”一位免疫医学研究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CD19 CAR-T治疗自免临床效果不错,这也可能会进一步压缩调节性T细胞未来的临床应用空间。”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