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变动频发,公募行业弱化个人光环
公募基金经理的变动(基金经理变动)总是牵动着投资者的心。近期,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基金经理调整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进入9月,多位知名或资深基金经理卸任在管基金。比如,广发基金刘格菘交棒1只基金,融通基金副总经理邹曦卸任全部基金,兴证全球基金董理卸任百亿规模基金。此外,中信保诚基金江峰和交银施罗德基金刘鹏所管基金均增聘其他基金经理,两人自此再无独管基金。这些变动不仅影响基金管理策略,也引发市场对基金行业未来走向的猜测。
受访者表示,基金经理卸任原因多样,而为某只基金增聘第二基金经理,往往是公司综合权衡后的安排。除了“老带新”,也不排除为原基金经理离职作铺垫。共管模式愈发常见,折射出公募业对团队协同的日益倚重,这种模式有助于分散风险,提升管理效率。
多只基金发生变更
9月10日,广发多元新兴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刘格菘因工作安排不再管理该基金,由周智硕单独管理。资料显示,周智硕曾在南方、工银瑞信、建信基金等公募任职,今年2月加入广发基金,其累计管理公募基金年限超过5年。而刘格菘则是行业知名基金经理,在管基金规模曾一度达到800多亿元。
刘格菘此次卸任的广发多元新兴二季度末规模18.32亿元,这是其时隔四年多再度卸任基金。并且,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在今年3月增聘了两位基金经理。尽管市场一度猜测刘格菘可能“另有高就”,但他目前仍是广发基金的“台柱子”:在管规模仍近300亿元,多只权益基金单只规模超50亿元。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单只产品调整无需过度解读,“刘格菘仍手握多只核心产品,地位稳得很”。
资深基金经理董理的卸任也引起市场关注。8月30日,兴证全球基金宣布,董理因公司安排于9月1日起不再管理兴全趋势投资,由另外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今年7月初,兴证全球基金曾为该基金连发两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先后增聘了两位基金经理与董理共同管理。至此,董理仅管理1只基金——兴全轻资产。董理卸任的兴全趋势投资是一只超百亿规模的基金,其在管基金规模从150多亿元锐减至20多亿元。
另一位行业“老将”邹曦则进行了“清仓式”卸任。9月6日,融通基金宣布邹曦因内部调整不再管理4只基金,至此,邹曦再无公募基金管理。资料显示,邹曦拥有24年从业经验、近18年基金经理生涯。业内人士猜测,“清仓式”卸任的结果可能就是从公司离职,而对于这样一位资深“老将”离职,行业也颇感遗憾。
另外,一些基金增聘共管的基金经理也引起了投资者关注。9月11日和15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刘鹏管理的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持有、交银先进制造、交银启明先后增聘了其他基金经理,与刘鹏一同管理。至此,刘鹏已无单独管理的基金。
9月17日,中信保诚基金发布公告称,9月16日起,中信保诚景气优选增聘王颖与江峰共同管理,中信保诚安鑫回报增聘王颖,与陈岚、江峰共管。8月20日,江峰管理的中信保诚多策略增聘王颖与其共同管理。至此,江峰同样已无单独管理的基金产品。
上述两位基金经理所管产品增聘他人共管,也一度引起业内讨论,共管的目的究竟是“老带新”,还是为即将离职的基金经理做好过渡。
更注重团队建设
对于上述基金经理卸任基金的原因,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主要包括:基金经理个人职业规划调整;因业绩未达考核标准,公司据此进行人员优化。此外,公司也可能根据产品定位与策略的变动,调配更符合需求的基金经理,属于正常的工作安排。
至于增聘基金经理共同管理,曾方芳认为,可能是以“老带新”模式培养新人,促进投资理念的传承;通过引入不同能力圈的经理实现优势互补与协同分工;分担原有基金经理的管理负荷,避免因精力分散影响产品业绩;为即将发生的离职提前布局,保障投资工作的平稳交接。这种共管模式在公募业中愈发受到认可。
“共管模式在内部还是很认可的,可以形成较好的互补。”某公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某位“独管”基金经理连续考核未达标,公司往往会第一时间增聘人手,用“共管”方式快速补齐策略短板、分散单一决策风险。
尽管明星经理调仓离任仍会在市场激起波澜,但在某公募市场人士看来,“个人崇拜”早已降温,经历过前几年买基金被套牢的理性投资者,或许不会再为基金经理个人的“光环”买单。
该人士也注意到,整个公募行业也在努力削弱基金经理个人的影响,并且更加提倡团队投研体系建设。这有助于提升基金管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投资者创造更稳健的回报。
曾方芳表示,当前公募基金行业注重团队化、平台化的协同作战,投研体系的平台化趋势日益显著。这有助于降低对个别核心人物的依赖,提升整体投研效率和决策科学性。“未来,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更侧重于投研平台的建设、团队协作的效率以及科技赋能的能力等”。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基金经理变更频发,公募正弱化“个人光环”)
(责任编辑:137)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