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资管计划转型公募基金浪潮来袭

网络 2025-07-24 16:05:39
基金 2025-07-24 16:05:39 阅读

在集合资管计划改造浪潮下,资管产品陆续转型为公募基金。华夏基金公告显示,从7月22日起中信证券资管旗下9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人变更为华夏基金,并变更为华夏基金旗下公募基金。此外,7月以来还有东吴证券、广发资管、国元证券等机构旗下集合资管计划产品,分别转型为东吴基金、广发基金、长盛基金等公募旗下基金产品。

这些转型行为指向大集合产品以公募基金为参照的改造计划,始于2018年底,至今近7年。近年来,由于公募业务资格审批放缓,相关机构选择将资管产品管理人变更为同一股东旗下的公募基金管理人。业内人士表示,大规模集合产品延期情况未出现,大集合资管计划整体改造进入尾声。

根据华夏基金7月22日公告,中信证券资管已就旗下9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管理人和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有关事项的议案表决通过。从7月22日起,9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人正式变更为华夏基金。具体来看,转向而来的9只公募基金,有4只为债券型基金,4只为混合型基金,还有1只是华夏量化选股股票基金。

实际上,近期集合资管计划转型为公募基金的情况并不少见。7月15日东吴基金公告显示,东吴证券旗下的东吴裕盈一年持有期灵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东吴裕盈平衡混合基金。同样经过证监会准予变更注册和持有人大会表决等程序,从7月9日起,广发资管智荟广易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广发智荟多元配置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

此外,从7月7日起,国元证券旗下的国元元赢六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转型为长盛元赢六个月定开债基;东海证券旗下的东海资管海鑫增3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转型为东海合益3个月定开债基,管理人由东海证券变更为东海基金。

上述机构行为指向大集合产品以公募基金为参照的改造计划。证监会2018年末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操作指引》显示,存量大集合资管产品应在2020年12月31日前参照公募基金进行管理。整体而言,大集合资管产品的改造,大约有四种方式。

但从2024年以来,券商资管机构的公募业务资格审批速度放缓。随着过渡期临近结束,部分券商逐渐放弃等待公募资格,对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改造。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将管理人变更为同一股东旗下的公募基金管理人。

根据wind统计,除了上述已转型的产品外,截至目前全市场仍有140多只大集合资管计划,规模约有3400亿元。从券商中国记者跟踪观察来看,不同机构的大集合资管计划转型时间并不一样。有些机构在获得公募基金业务资格后,旗下相关产品的转型改造目前已基本完成。而有些机构等不到公募业务资格,旗下大集合资管计划陆续变更为公募基金产品。

“对券商资管机构来说,更倾向在不变更管理人情况下进行大集合改造,其次才是转型为公募基金产品或者直接清盘。”北京一位资管机构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然而业内人士注意到,2025年以来监管部门并没有像以往大规模批准大集合产品延期。从近期公告来看,大集合资管计划整体改造可能要进入尾声,预计在2025年之内有望结束。

举例来看,中金安心回报大集合,此前曾多次调整存续截止日。在今年6月底时,该产品又将存续截止日调整至2025年11月30日,并在公告中首次披露了拟变更管理人为中金基金的计划。此外,在今年6月下旬时,平安证券现金宝现金管理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宣布,存续期限截止日调整至2025年11月30日。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