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存款计划:银行理财不再是唯一,多元化配置成趋势
年轻人不爱配置现金资产更爱黄金了?买主动型基金收益还不如指数基金?近期银行利率下调,存款不再是‘上策’,债券基金、ETF、另类投资等新选项受关注。
对于手握百万资金的群体,如何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在风险与收益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关键问题。《百万存款计划》系列将聚焦主流理财路径,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资产组合。
1
钱放银行不是最优选?
抛开房子、车子,“票子”才是筹码。百万存款作为分水岭,向下不必为生计发愁,向上仍需为未来担忧。拥有百万资产不等于具备驾驭财富的能力,不少市民选择将钱存入银行或投向房产。
“百万元户”们并非专属于金融圈,财富来源多元,但理财经验参差不齐。银行利率持续走低,房产市场也不再是稳赚不赔的“香饽饽”,不少市民开始焦虑:如何配置资产才是最合适的?
放银行仍是大多数财富群体的“心头之爱”。某头部商业银行财富规划师李先生建议,可考虑配置大额存单,利率比普通定存略高。不过,当下将百万资产全部放在银行定期不再是“上策”。
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普遍跌破1%,大额存单利率也全面下降。银行理财市场方面,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规模达30.97万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2.4%,收益大幅缩水。
如果仍倾向于通过银行理财,李先生建议,以中等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为例,可将约60%的资金配置在稳健型产品,10%至20%的资金作为流动资金,剩余约20%的资金投入风险较高、但潜在收益更高的权益类资产。
2
从债基、ETF到“买银行”,财富再进阶
面对最新股市行情,从债基到ETF,“风物长宜放眼量”。债券基金已成为提升收益的“优选”。投资者对债券基金的搜索量和浏览量显著增加。
债券基金通常风险低于股票基金,高于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此外,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欢迎。
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2023年,指数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0.33%,而主动偏股型基金仅为3.21%。
值得注意的是,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股息率逆势上涨,“存银行不如买银行”。Wind显示,截至7月14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19家银行股息率超过4%。
在业内看来,金融机构的分红一向比较大手笔。平安去年全年现金分红总额高达462亿元,约占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近四成,且连续10多年上涨。
湘财证券分析师郭怡萍认为,降息之后,银行经营稳定性与高股息相对优势均得以提升。不过,基金和股票投资的高收益永远伴随着高风险。
3
另类投资打开“潘多拉”世界
近年来,相比于持有现金、债券这类传统资产,另类资产正在为年轻人打开新世界。7月8日,汇丰发布了一项调查,过去一年,Z世代(21-28岁)现金配置占比从37%下降到22%。
记者注意到,45%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29-44岁)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持有另类资产。另类资产涵盖了一系列广泛且多样化的投资品种,包括黄金、房地产、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商品期货、艺术品、收藏品等。
其中,黄金的热度尤为明显。今年上半年,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涨幅超过25%。“目前我们对黄金持偏高观点,黄金的战术性配置可成为重要的风险分散工具。”汇丰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表示。
上述调查还显示,中国内地投资者的全球化多元资产配置意愿较强。匡正认为,目前海外市场的高质量债券收益率较高,能够有效分散风险。
邓树勋也表示,配置全球债券资产可能会成为投资者在债券投资上的一个新选项。不过,没有既能保证高回报、又保证低风险的“万全之策”。关键在于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多元化配置。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