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点评:时代的央国企:三中全会如何指引铜矿行业?

王小芃/于柏寒 2024-08-15 20:00:51
机构研报 2024-08-15 20:00:51 阅读

  事件描述

      基于三中全会《决定》及相关政策,我们整理了或对“国有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相关性描述,希望通过对政策的深入分析,洞察未来铜行业发展趋势。

      事件点评

      铜矿行业:找矿/并购或为主流,期盼“国家统筹和衔接体系”助力。《决定》中提及“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将铜等战略性矿产列入核心议程。借鉴美国(MSP、《通胀削减法案》等)及国际巨头等他山之石,外延并购、国家统筹衔接或为中国铜矿行业发展趋势。

      1)“探”:中国境内的勘探重心侧重于西部与海洋地区。历史上“ 走出去”战略更多目标定位较为成熟状态(可研阶段及之后)的海外矿山,少数情况是并购正处于勘探的矿山,对外投资也面临着国别风险的不确定性。

      2)“产”:铜矿面临供需失衡的困境。需求端,2023 年中国矿产电解铜占全球矿产电解铜的比例为38%;而供给端,2023 年中国铜矿产量仅占全球铜矿产量的8%,中国铜矿原材料较为紧缺。

      3)“供”:中国矿企并购出海,保供能力提升在路上。中国铜矿对外依存度达80%左右,近10 年,中国铜企采取“走出去”战略,在刚果、秘鲁、厄尔多瓜、塞尔维亚、赞比亚等国进行铜矿布局,若考虑到中资企业在海外的控股铜矿产量,2023 年中国铜矿对外依存度降至61%左右。

      4)“储”:“就矿找矿”、并购成为增储主要方式。根据USGS,中国储量仅为4%。并购战略已经成为多数中国铜企的战略,比如2023 年五矿资源公告收购非洲Khoemacau 铜矿的100%股权;2024 年金诚信收购鲁班比铜矿等。在目前大型绿地项目难以发掘的情况下,“就矿找矿”也成为一种趋势。

      冶炼行业:国企考核改革,发挥市场化机制,行业有望迎来整合出清。“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通过经济增加值考核,重视资本的使用成本,从而防止盲目扩张,避免低效投资。

      1)冶炼厂面临产业链话语权较低现状,TC 加工费低位或为常态。2025 年与Antofagasta 签订的长单TC 为23.25 美元/吨,创20 年以来新低。展望未来,随着矿端供应紧张、扰动率提升,TC 加工费维持低位或为常态。

      2)中国铜冶炼行业扩建不符合国央企“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考核,行业整合出清或为趋势。短期来看,随着TC 价格的降低、废铜供应偏紧(公平竞争政策出台、铜价扰动等),我们预计冶炼厂的减产预期有望逐步落地。长期来看,若国央企考核中更注重“经济增加值”(改善现实中“地方政府GDP 考核紧箍咒”等痛点问题),新建冶炼产能不符合“经济增加值”原则。如果在冶炼行业因为供需不匹配或者产能盲目扩建导致“经济增加值转负”时,经营性国有资产将加强集中统一管理,行业整合出清或将开启。

      风险提示: 1、行业受到铜矿干扰率波动、冶炼厂超预期的减产行为带来风险。行业或存在因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供给扰动率不确定而影响整体TC 加工费出现波动的影响。2、政策解读与主意不符,调整方向或现偏差。3、政策落地情况不及预期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