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保险篇:强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打造“保险+养老”综合生态

孙婷/任广博/曹锟 2024-07-18 11:30:29
机构研报 2024-07-18 11:30:29 阅读

社会养老压力加剧叠加三大支柱发展失衡,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成为必由之路。

    1)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剧。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降至1.30,低于国际1.5 的警戒线。而预期寿命则继续增长。2023 年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 亿人,占比15.4%,明显超出深度老龄化标准(14%)。

    2)三大支柱发展不均衡,第三支柱亟待补位。目前我国养老三支柱体系发展不均衡,第一支柱一支独大(占比高达57%),且第一、第二支柱面临发展瓶颈:

    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广泛,但目前支付压力较大。截至2023 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约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76%,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并且累计结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级财政补贴。根据中国社科院测算,到2035 年累计结余将完全耗尽。②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市场覆盖率尚有不足,发展面临瓶颈。2023 年企业年金结余规模和参保人数仅为基本养老保险的41%和2.9%。

    我们预计央企、大型国企等企业年金传统优势市场的容量已近饱和,未来覆盖率提升面临阻碍,而职业年金仅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存在明显天花板。

    3)相对于旺盛的养老照护需求,国内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存在明显短缺。从养老机构数量来看,自2012 年以来中国养老机构数量逐年下滑,虽然2019 年以后逐步回升,但是截至2022 年仅约为2011 年水平。我们预测,至2060 年中国新增社会养老床位的潜在需求约为200-400 万张。

    养老金融覆盖多个行业、多类产品,其中保险产品扮演重要角色。1)养老金融范畴较广,既包括制度化的养老金三支柱,也包括养老金制度外的商业化养老金融服务,其中保险产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2)个人养老金制度:2022 年11月,人社部等五部委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以及相关配套文件,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开始在36 个城市先行,目前开户数已经超过5000 万人。保险产品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重要投资方向,目前个养产品共762 款,其中保险产品82款,占比约11%,其中以两全和养老年金为主。3)养老服务金融:当前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产品供给多样,主要以年金保险等为主。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2024 年1 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数据:①商业保险年金已积累养老金规模超过6 万亿元,覆盖近1 亿人;②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实际展业规模有限,目前已并入个人养老金制度。③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已进入常态化经营,截至2023 年末保单件数约74 万件,累积养老准备金规模超过106 亿元。④商业养老金是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的新型养老保险业务,自2023 年初开始试点,试点满一年已累计开户超过59 万个,其中国寿养老排名第一,累计开立账户数37.4万户,存量规模达79 亿元。

    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共同发展,打造全流程养老服务。1)保险公司通过积极布局养老服务产业,与自身保险主业可以产生良性互动,通过“保险+养老服务”生态赋能长期增长。2)近年来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养老社区投资建设,已经形成了重资产、轻资产和轻重结合三大投资模式。其中泰康人寿是国内最早探索投资养老社区的保险公司之一,主要为重资产模式,其养老社区泰康之家将养老社区与康复医院对接,推出中国特色医养结合模式。3)2022 年以来,随着我国90/7/3养老模式的确立,部分险企也在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中国平安于2022 年9 月发布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包括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医生管家。截至2023 年12 月31 日,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先后覆盖全国54 个城市,累计超8 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客户整体评价良好。

    风险提示:1)利率趋势性下行;2)股票市场波动;3)保障型增长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