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大涨,创新药行情驱动力转向出海
截至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已累计上涨超95%,创新药行情备受关注。创新药行情还能不能继续演绎,后续空间还有多大?9月20日,东吴证券联席所长、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表示,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驱动力是出海,“本土创新—全球变现”的新模式正逐渐成为创新药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支撑(创新药行情)。中期来看,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创新药龙头都有望创出2021年以来的新高。
医药叙事逻辑转向BD出海
“相比2021年,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驱动力已经‘升级’了。”朱国广表示,回溯2021年,国内创新药市场呈现出以本土销售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态势,其中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重磅创新药成为市场焦点。凭借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效,此类药物通过院内处方放量、医保谈判准入等方式快速占领国内市场,形成了“研发突破-国内放量”的驱动。
然而四年时间过去,当前创新药产业的逻辑主线已转向以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出海为核心引擎(BD出海)。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新药企,通过对外授权、联合开发等多元化方式,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推向国际市场,有望在欧美等成熟医药市场实现商业化突破,这种“本土创新—全球变现”的新模式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事实上,中国创新药正在呈现量质双升的趋势。据东吴证券统计,从创新药管线数量和FIC(First-in-class,全球首创药)占比看,中国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优质创新药管线策源地。截至2024年底,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状态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3575个,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首位。
在全球范围内,研发进度排第一的药品被视为是FIC。2015年,中国企业自研的进入临床的FIC创新药只有9个,但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研创新药共覆盖1300个赛道,覆盖度已提升至40%;并在其中716个赛道研发进度排名第一。同一时间,美国在研创新药覆盖度为53%,在1212个赛道研发进度排名第一,显示双方在药品研发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创新药龙头或创2021年以来新高
在朱国广看来,从“本土商业化”到“出海”的产业升级,是创新药板块能够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支撑(创新药板块)。前者依赖国内医保支付体系和患者基数实现增长,而后者却依靠全球市场容量和欧美创新药高定价体系提升价值天花板。
他强调,出海能够突破国内市场增长瓶颈、提升创新药商业价值的决定性意义。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创新药规模1.1万亿美元。假设2030年增长至1.5万亿美元,中国创新药通过BD全球市占率达到30%,也即45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朱国广表示,若按照12%分成、20倍PE估算,上述市场份额有望为中国创新药贡献7.8万亿元的市值。对应当前A+H股创新药总市值2.6万亿元,则未来空间巨大。结合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距离2021年的高点仍有约50%的空间来看,预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创新药龙头都有望达到2021年高度,并结合BD增长逻辑有望创新高。
据东吴证券研究所统计,目前中国医疗保健板块总市值为7.95万亿元,占全球市值的比例为0.82%;若缩小到创新药板块,则市值为3.1万亿元,占全球市值比例仅0.32%。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美国的医疗保健和创新药板块市值占全球市值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67%和3.28%。预计未来中国创新药板块市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创新药板块市值)。
短期仍旧看好创新药行情
“短期两到三个月内,我们也仍旧看好后续创新药板块的表现,创新药的仓位比择股重要!”尽管创新药指数年内已积累较大涨幅,但朱国广仍对创新药赛道尤其是行业龙头保有信心,尤其是圣诞节前WCLC、ESMO等学术会议的举办,预计也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相关项目的BD进程。
具体到投资建议,朱国广认为,尽管医药板块内可能还是会有一定的“高切低”,但目前整体的投资逻辑仍旧围绕基本面的积极变化。其中,当前创新药龙头基本面已经发生巨大改变,有的实现扭亏为盈,有的创新药收入贡献占比提升至近一半,都显示出巨大的业绩增长潜力。同时也看好CXO、GLP减重、部分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的机会。
针对美国方面可能对中国创新药设限的市场传闻,朱国广同样认为目前尚不足为虑。一方面,相关政策目前仍只是传闻,不确定性仍在,相关进行中的BD项目也预计会加速落地。另一方面,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跨国药企外部购买的项目中有35%来自中国,单个项目约三分之二的利润归MNC所有,因此一旦相关禁令真的提上日程,则MNC才是最大反对者。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