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增长显著,买方投顾转型深化
受益于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回升,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2025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券商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合计达745.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0.69%,证券市场回暖成为主要推动力。与去年同期相比,券商在该业务上全部实现正增长,为业绩提升注入强劲动力,财富管理转型成效初显。
上海证券报记者分析发现,上半年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呈现四大特征:一是“马太效应”加剧,头部效应明显;二是收入结构仍以传统交易业务为主,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增速超30%;三是市场吸引力增强,新开户数与客户资产规模乘风而起;四是买方投顾转型再深化,新业态逐步显现。财富管理业务模式持续创新,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具体来看,经纪业务收入排名居前的依旧是头部机构。中信证券以79.92亿元的经纪收入稳居首位;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分别以68.66亿元和50.94亿元名列前茅;招商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中金公司均迈过30亿元关口。上述9家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合计434.64亿元,占42家A股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总收入的58.31%,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头部券商优势持续扩大。
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提升,上半年42家A股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全部实现同比正增长,13家增速超50%,40家增速超30%。其中,合并后的国联民生以183.94%的同比增速高居榜首;国泰海通、国信证券紧随其后,分别同比增长101.60%和70.51%。市场活跃度提升直接带动经纪业务收入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进一步拆解来看,证券经纪业务的核心收入来源仍然是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数据显示,42家A股上市券商上半年代理买卖证券收入合计633.36亿元,在证券经纪业务总收入中占比约为85%,且其62.24%的同比增速与A股市场61%的成交额增幅基本同步。传统业务仍是券商收入基石,但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作为衡量财富管理转型成效的关键指标,今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券商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总收入达55.67亿元,同比增长32.05%。代销业务成为财富管理转型重要突破口,头部券商优势进一步巩固。
头部券商在代销业务方面优势明显。中信证券上半年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8.38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一;中金公司、国泰海通、中信建投、广发证券该部分收入均超4亿元。头部券商凭借产品丰富度和客户基础,持续扩大代销业务市场份额。
民生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张凯烽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纪业务呈现“强者恒强”格局,主要是因为头部券商在客户和产品两端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一是头部券商营业部数量或App建设具备优势,新开户及存量客户交易需求提升;二是头部券商产品更加丰富,旗下基金较早布局ETF基金、主动权益基金等领域。行业分化加速,中小券商面临更大转型压力。
买方投顾转型深化
市场的持续活跃吸引投资者不断入场,各家券商纷纷抓住机遇,客户规模和资产规模均有显著增长。投资者参与度提升为财富管理业务提供广阔空间,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招商证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财富管理客户数、高净值客户数分别同比增长45.53%和23.99%;私募客户交易资产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17.71%,企业客户数、企业客户资产规模、企业客户产品保有规模均实现同比增长。中信建投半年报则显示,公司利用互联网引流效果位居行业前列,新开发客户达到83.08万户,同比增长12.98%。客户规模扩张成为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增长核心驱动力。
向买方投顾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并在上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基金投顾业务规模显著增长。例如,山西证券基金投顾规模较上年末增长48.5%。第一创业的“e投顾”业务签约客户数、签约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87.98%和92.08%。东方证券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在基金投顾业务方面共推出28个组合策略,截至报告期末,基金投顾业务保有规模达149.25亿元;存量客户数11.04万户,客户留存率52.83%,复投率75.95%。买方投顾模式逐步成熟,成为行业转型重要方向。
展望下半年,华泰证券沈娟团队研报观点显示,受益于成交额、两融规模持续突破,预计财富管理和资本中介业务有望继续贡献增长。同时,由于利息净支出受融资结构和综合成本影响较大,预计经纪业务净收入整体表现好于利息净收入,或继续成为驱动行业业绩增长的核心因素。市场环境优化为券商业务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