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福证券2025秋季策略会:聚焦宏观经济与政策前瞻

网络 2025-08-29 15:01:11
证券研报 2025-08-29 15:01:11 阅读

  财联社8月29日讯(记者陈俊兰)在市场期待明确方向的关键节点,券商策略会往往更引人关注。8月26日,华福证券“百炼成钢”2025年秋季策略会正式拉开帷幕,为投资者带来宏观经济与政策前瞻。今年华福秋季策略会设有1场主论坛、7场分论坛,以及700家上市公司交流。其中,分论坛开设了生物医药、情绪经纪联合“消费纪”、AI大科技、新消费、AI大制造、反内卷等8大主题特色论坛,覆盖了市场热点与前沿领域。

  华福证券党委委员、副总裁蒋松荣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幅62%,净利润同比增幅140%,集团总资产、净资产和管理客户资产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主要业务板块的业绩,均跑赢同业平均水平。去年12月,公司逆势完成增资扩股,总计47.57亿元的融资总量创下中国证券行业年度股权融资之最,13家战略投资者的加持,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也体现了市场对华福证券研究实力的认可。

  近年来,华福证券的研究业务取得突破性发展。研究所聚焦新质生产力主线,设立了总量及资产配置、消费升级、医疗健康、智能制造、前沿科技、能源&新材料等6大研究中心。在行业佣金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研究业务收入同比增幅688%,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等核心机构客户覆盖面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成为行业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蒋松荣称,未来,华福证券将持续加强投入,不断提升研究能力,构建起资本市场与实体企业间的沟通桥梁,并以专业、卓越的研究能力引领公司各项业务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市场分析与投资建议。

  秦泰: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经过短暂的蜕变期之后,2026年下半年有望重回5.0%左右增长中枢

  未来的经济走向充满未知,政策的方向又会如何影响市场?我们是否能从变化中找到相对确定的投资机会?华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宏观首席分析师秦泰带来了2025-2026宏观经济与政策形势展望专题分享,为投资者指明方向。

  秦泰指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重构与中国产业赶超进程,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供需格局的核心主线。未来半年至一年内,美国经济在财政与关税政策的刺激下可能阶段性走强,这将影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乐观预期,并为全球流动性带来变数,投资者需密切关注。

  一方面,美国通过对等关税和财政扩张(包括对中高收入群体与企业的减税)展现出重塑本土供应链的强烈决心。而且政策组合已初步显效,上半年美国非住宅设备投资形成支撑,叠加去年以来经济增长基数不高,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出现回升,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另一方面,这也使美联储陷入两难。劳动力市场呈现“奇异的平衡”,就业供需双弱,但薪资意外反弹,叠加关税对通胀的传导刚刚开始,核心通胀路径可能对美联储降息幅度和速度造成阻碍,投资者需警惕市场波动。

  他特别提醒,当前美元指数利空预期已充分发酵,位置可能处于阶段性低位,未来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需警惕引发全球市场流动性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组合。

  转向中国经济,秦泰分析称,出口部门年初以来凭借新质生产力技术优势、域外协同生产成熟度优势、中端商品性价比优势获得高增,综合7月底中美再度决定将关税缓和期“如期展期90天”、美国对欧盟日韩等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实施15%关税等新变化,预计年内我国出口不会出现断崖式下滑。但受关税不确定性递延、美国本土供给能力趋升、出口基数走高的共同影响,我国出口可能在26年上半年阶段性承压,需做好风险防范。

  内需方面,他提出了一个关键观点,房地产周期驱动居民债务周期,居民债务周期对消费需求具有决定性影响。我国既无个人破产制度和过度金融自由化现象,本轮房地产繁荣期又兼有加速城镇化的增量需求基础,此外近年来也较为成功地抵御了外部环境的巨大波折。这三方面积极原因共同叠加,可能意味着我国房地产调整期居民杠杆率不会出现大幅下行,但由于房价收入比绝对水平偏高,居民债务周期也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回升向上,影响消费市场。

  秦泰指出,我国当前阶段居民债务扩张停滞对消费增长中枢造成影响。商品消费倾向2022年以后连续趋降,服务消费倾向回升至稳态。2025年“两新”补贴政策呈现出持续较为突出的刺激效果,预计2026年耐用品消费补贴或将进一步增量,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投资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重新强调严控新增隐债,可能对传统基建投资增长形成约束。房地产周期调整过程中投资跌幅预计逐步缓慢收窄。反内卷可能令制造业产业优胜劣汰,预计总体制造业投资有望在2026年7月前迎来V型反弹,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机会。

  政策组合方面,他预计未来在人民币不面临突发性贬值压力的时期,央行可能积极考虑实施小幅、稳步的降息。预计国内经济政策仍将紧抓三条主线:化解地产和地方隐债相关债务风险、财政大力扩张刺激国内消费持续升级扩容、财政牵引激发全社会的有效投资意愿,为市场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经济前景,秦泰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经过短暂的蜕变期之后,2026年下半年有望重回5.0%左右增长中枢,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即将开启,投资者可积极期待。

  适配、重塑、跃迁、重构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行主题分享。他表示,金融体系需同步实体经济形态、供需结构和内外循环格局的演变,以科技、绿色、数字金融等多元工具与高水平开放,精准服务新质生产力、内需扩大与双循环互动,形成“金融强国”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围绕宏观经济形势作精彩分析。他表示,特朗普政策重塑全球经贸,多边体系碎片化,增长预期下调。中国产业链韧性足,冲击有限,但国内仍受收入增速放缓、需求不足、利差收窄等挑战。银行须摆脱息差依赖,发展资管与综合经营;资本市场应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央行稳流动性、稳金融,同时统筹数字人民币与离岸稳定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抢占数字货币制高点,提升中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发表了题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新趋势》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自去年9月24日开始我们就慢慢进入到重塑中国资本市场生态链的周期之中,但完整的生态链重塑会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制度改革和观念调整,可能需要3~4年时间才能慢慢完成。吴晓求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表示乐观:“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正确的发展轨道,方向是正确的,未来市场的成长也是可预期的。”

  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围绕《地缘政治博弈深化下的中美经济关系与国际体系重构》这一主题作精彩分享。他表示,全球化退潮、美国内顾与中美博弈同步升级,二战后国际秩序瓦解,世界进入多极化、区域化、去风险化的重构期。中国凭制造业优势、科技追赶与全球南方合作,在供应链双解构与规则竞争中谋求再全球化;美国借关税、盟伴军费与新技术投入,试图维系霸权。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走向取决于中美经济再平衡与产业、金融、科技、安全规则的重新定义,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