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资券商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崛起与发展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这首传唱不息的旋律,恰与当下中国香港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态势呼应。2025年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热潮涌动,中资券商作为核心参与者,正积极发挥中介力量,迈向舞台中央。
记者注意到,在政策红利等因素驱动下,中资券商逐步打破国际投行主导的市场格局,扩展业务版图,推动香港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核心枢纽”,吸引国际资本加速布局。
重构港股IPO市场承销格局
港股市场凭借成熟环境、灵活制度及国际化投资者群体,成为企业融资和全球化布局重要选择。上半年,港股市场共有43家企业在主板成功IPO,同比增长43%;IPO募集金额为1067亿港元,同比增长688%,跃居全球首位。
“2025年以来,中国资产迎来价值重估,港股关注度显著提升。”中金公司王曙光表示,多项积极因素为优质大型IPO项目推出提供窗口。在港股一级市场中,中资券商凭借深度洞察、精准研究及境内外监管协同优势,逐渐占据IPO承销市场主导地位。
以5月份宁德时代登陆港股为例,中资券商承担重要角色,助力宁德时代成功实现理想定价。上半年,中金公司以180.21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IPO保荐规模榜首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众多中资券商已成功构建一体化投行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跨境服务。
普华永道预计,香港IPO市场于2025年下半年或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这也将为中资券商带来更多业务增长空间。
拓展香港市场业务边界
如今,中资券商在香港市场的发展模式已发生深刻变革,收益来源从承销费延伸至全链条服务环节。在巩固传统投行业务优势基础上,中资券商积极探索创新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比如今年6月份,国泰君安国际“1号牌升级”,成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虚拟资产相关交易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消息公布当天,其股价单日暴涨198%。
在与机构的深入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中资券商的国际业务模式正持续向多元化转型,通过横向开拓业务领域,在投行、机构经纪、资管、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全面发力。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为中资券商在港展业提供了底层动能。跨境理财通的升级则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视角,中资券商积极深化和拓展互联互通机制。如今,“跨境理财通”已进入2.0阶段,券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构建多元合理产品池。
展望未来,中资券商有望通过“立足香港、布局亚太、辐射全球”的国际化路径,积极服务境内外投资者持续攀升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