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股价创新高,红利资产重获资金青睐

网络 2025-11-14 07:35:46
股市要闻 2025-11-14 07:35:46 阅读

  11月12日,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股的股价再创新高,银行股成为市场焦点。自10月以来,红利低波指数上涨8.69%,而科创50指数下跌7.75%,这是否就意味着市场切换红利风格,还是短期触底反弹?引发市场热议。

  从资金流入的角度,近一个月在沪深300、中证A500等宽基遭遇净赎回的情况下,红利、科创成长等行业风格指数实现净流入,不过红利吸金的幅度更大。其中,红利低波指数净流入38.98亿元,中证银行ETF净流入30.53亿元,国证芯片ETF和科创50ETF分别净流入20亿元、13亿元,资金流向凸显市场偏好。

  银行股等红利资产更适合作为一种长期的配置策略。如果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市场认同红利和科技两种策略并重,那么今年第三季度就出现了分化,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板块表现更优,银行板块一度向下调整,股息率也重现吸引力,市场风格变化明显。

  红利资产重现吸引力

  今年上半年,红利资产的表现遥遥领先,但到了第三季度开始出现调整,红利和科技两种策略走出了跷跷板行情。市场风格切换频繁,投资者需谨慎把握。

  回顾整个第三季度,红利指数、红利低波指数的表现分别为-5%、-3.44%,而科创芯片指数、科创成长指数分别上涨66.19%、55.7%。尤其红利资产中的银行板块,三季度回撤幅度达到15%,不少银行股调整之后股息率重新回到了5%左右,股息率吸引力凸显。

  现金分红是回报股东的主要方式之一,红利资产的吸引力在于持续不断分红的能力和现金流的稳定性,同时还要估值比较便宜,使得股息率能有显而易见的吸引力。这也是红利资产受青睐的关键因素。

  因此,经过了三季度的调整,银行股等红利资产的估值下探,股息率反而抬升了,进入四季度重新获得资金的青睐。市场资金流向变化,反映出投资者对红利资产的信心。

  据Wind统计,截至11月13日,银行指数第四季度反弹超过了10%,累计涨幅9%,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股的股价再创新高,而同期科创50指数下跌了7.75%。市场表现分化,红利资产优势显现。

  同样的,港股市场也上演了红利和科技的跷跷板效应,10月以来港股通央企红利涨了11.07%,同期港股通科技跌了9.65%。不同市场风格差异明显,投资者需灵活应对。

  11月12日,在银行股股价创下新高的同日,频频举牌和增持银行股的保险板块也大幅上扬。市场板块联动效应明显,红利资产受关注度提升。

  金融股年中分红在即

  综上所述,银行等红利资产重获资金青睐,近一个月红利低波指数净流入38.98亿元,主要原因至少有三方面:

  一是经过了第三季度的调整,不少银行股调整之后股息率重新回到了5%左右,重新吸引了资金青睐。而对于配置分红资产的资金来说,银行等红利股的年中分红不容错过,而大多数分红的实施日期都在第四季度。分红预期吸引资金流入。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公布年中分红的39只金融股,只有10只在9月份就实施了分红,其余29只个股的派息日都在10月或11月。其中,股息率较具吸引力的银行股,中信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等都尚未实施分红。分红时间分布影响资金流向。

  二是基本面支撑,银行净息差收敛已基本见底,而保险前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在负债端保费收入稳定增长之外,投资端综合收益率提升,权益资产浮盈大幅提升了业绩。基本面改善支撑红利资产。

  三是第三季度公募基金对银行股进行了减持,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银行、非银的仓位较低,这也为第四季度的加仓银行等红利资产提供了空间,考虑到市场风格的再平衡。基金仓位变化影响市场风格。

  据统计,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银行股的仓位比重下降,相比二季末减少了2.4%。从基金持股行业占比相对于标配来看,银行低配了7.3个百分点,非银金融则低配了4.1个百分点。基金配置情况反映市场偏好。

  年末资金避险情绪抬升

  虽然自10月以来红利和科技两种市场风格重新出现跷跷板效应,但这也并非意味着,市场就告别了科技主线,彻底由红利资产占优,只是短期应警惕阶段性回调风险。市场风格仍存在不确定性。

  一位头部券商的海外首席策略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红利资产最适合慢牛行情,虽然上涨空间及弹性不如科技等成长板块,但以时间换空间,风险也相对可控。红利资产风险收益特征明显。

  正值年底时点,机构资金的避险情绪抬升,红利低波和现金流指数ETF资金净流入规模较大,但仍需注意两种市场风格的平衡,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银行股等红利资产更适合作为一种长期的配置策略,无法指望短期大涨,而适合在低估值时进行配置。长期配置理念受关注。

  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除了红利资产以外,消费、化工、医药等估值较低的行业似乎也有重获资金青睐的迹象。市场资金流向多元化,投资者需全面关注。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2026年A股牛市有望持续,预计指数依然震荡上行但涨幅放缓,投资者应更加关注基本面改善和景气验证。市场展望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