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报告,明确下一阶段政策取向
央行最新货币政策部署!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11月11日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总结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明确下一阶段政策取向。本次《报告》多篇专栏聚焦如何看待金融总量指标、如何理解基础货币和货币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利率和利率比价关系,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
本次《报告》多篇专栏聚焦如何看待金融总量指标、如何理解基础货币和货币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利率和利率比价关系。《report>专栏指出,与银行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等总量指标更为全面、合理,观察金融总量要更多看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指标。展望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认为,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
今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报告》显示,金融总量较快增长,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4%。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0个和25个基点。当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万亿元。《report>专栏指出,要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未来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的,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一致的。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信贷增长也在发生变化。”市场专家表示,货币金融环境要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未来要更加注重盘活低效利用的存量金融资源。《report>专栏指出,与银行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等总量指标更为全面、合理,观察金融总量要更多看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指标。
《报告》还分析了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依然不足,通胀走势分化,劳动力市场降温。部分经济体关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还在持续显现,主要经济体债务规模处于较高水平,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胀仍存不确定性。展望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认为,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对于物价运行,《report>指出,中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振消费的宏观调控思路也在不断落地推进,对物价合理回升有积极影响。
市场机构普遍认为,在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协同配合发力下,全年5%左右的经济发展目标有望顺利完成。同时,《报告》通过专栏深入分析了基础货币和货币的关系,指出基础货币变动会影响广义货币的创造和派生,但二者也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随着我国融资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变,银行货币创造渠道更加多元化,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也更加丰富。
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回暖背景下,有市场机构将存款增长放缓视为存款“搬家”到股市。《report>专栏介绍了央行政策利率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至不同细分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强调利率及其比价关系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report>提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研究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及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政策举措。强化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作用,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挖掘释放消费潜力。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