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证券行业更名潮:战略重构与转型探索

网络 2025-11-04 07:25:44
股市要闻 2025-11-04 07:25:44 阅读

  2025年,证券行业迎来更名大年,券商更名潮凸显行业战略重构。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年内已有6家券商完成名称变更,从并购重组催生的国联民生、国泰海通,到股权变更后亮相的天府证券、北京证券,再到聚焦主业的国盛证券,这些新名称背后折射出证券行业在牌照红利消退、业务同质化严重等挑战下,通过更名展开生存与转型的探索。证券行业正面临监管引导与地方国资整合的双重驱动。

  三重驱动因素

  10月26日,国盛金控正式更名为国盛证券,至此2025年完成更名的券商已达6家。回溯来看,今年2月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后更名为国联民生,4月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后更名为国泰海通,5月宏信证券控股股东变更后更名为天府证券,7月瑞信证券实控人变更后更名为北京证券,9月恒泰证券更名为金融街证券。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券商更名动因可归纳为股权变更、吸收合并及主动经营调整三大方向。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表示,此轮更名潮存在三重驱动:政策层面,监管层推动“打造航母级券商”战略;市场层面,券商盈利能力下滑促使行业整合;股东层面,地方国资整合金融资源诉求增强。

  一个命题三个方向

  在转型压力下,券商战略选择分化为三大方向:一是聚焦主业,剥离非核心资产。以国盛证券为例,其名称从国盛金控改为国盛证券,经营范围随之“瘦身”,更名后聚焦证券业务、投资咨询等核心牌照业务,被市场解读为回归专业化。二是背靠地方国资,强化属地属性。例如,瑞信证券在北京市国资成为实控人后更名为北京证券,宏信证券在控股股东变更为四川省属国企后更名为天府证券。知名经济学家盘和林表示,这类更名不仅是股东更迭,更有着资产化、证券化和杠杆化的深层战略意图。三是合并突围,补齐业务短板。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后更名为国联民生证券,旗下华英证券与民生证券投行业务整合,补齐了原国联证券的投行业务短板。

  不过,曾刚也表示,这些战略调整更多属于防御性举措。“行业的深层困境是业务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若无法突破这些,仅靠更名和重组难以改变竞争格局和盈利困境。”

  更名容易 “正名”不易

  券商新名字能否赢得市场认可,取决于能否用业绩与服务“正名”。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刘轶教授表示,整合中最敏感的是人的安排,尤其是激励机制。并购后若两套薪酬激励体系并存,极易导致核心团队流失。业务整合更是浩大工程,IT系统的统一、客户资源的共享、跨业务线的协同,每一项都需要持续投入。曾刚认为需要关注三方面实质性转型举措:其一,财富管理转型需从“卖方代理”转向“买方投顾”服务;其二,投行业务需向并购重组、REITs、科创板等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其三,科技赋能需运用数字化手段改造业务流程。

  展望未来,多位受访专家与业内人士表示行业整合仍将持续。曾刚表示,未来行业马太效应将加剧,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间面临持续压缩,必须在“主动融入整合”与“差异化突围”之间做出战略抉择。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