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私募前三季度青睐有色金属等热门赛道
随着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结束,各类型机构投资布局相继呈现。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投资端的重要力量,其持仓布局备受关注。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有332只个股已连续三个季度被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同时持有,这332只个股主要分布于有色金属、硬件设备等行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在管理运作和投资方面既存在共通的底层逻辑,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化特征。年内两者共同青睐的有色金属行业,整体市场表现较好。未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科技行业的发展有望继续驱动有色金属需求的增加,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
持仓多元化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作为专业投资力量,年内规模持续壮大,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节节攀升,已突破36万亿元。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3700余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持仓市值共计4.43万亿元(以今年三季度末收盘价核算,下同)。
从持股市值来看,宁德时代、贵州茅台、中际旭创和新易盛4只个股获公募基金持有市值均超1000亿元,紫金矿业、寒武纪、中国平安、东方财富等个股获公募基金持有市值也位居前列。从持股数量变动上来看,与今年二季度末相比,有色金属行业的铜陵有色是获得公募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获增持3.18亿股。
随着行业“扶优限劣”态势持续升级,私募基金加速驶上规范发展快车道,年内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其总规模在今年三季度末已达20.74万亿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私募基金重仓持有1100余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
从持股市值来看,海康威视获私募基金持股市值最大,达88.26亿元;紫金矿业获私募基金持股市值次之,为53.01亿元。还有超30只个股获私募基金持仓10亿元以上。从持股数量变动上来看,与今年二季度末相比,消费领域的华孚时尚、永辉超市获私募基金增持数量位居前列,分别获增持8363.65万股、6721.83万股。
交叉分析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在今年三季度末的持股情况,有696只个股获得二者的共同青睐,在Wind行业分类中,这些个股覆盖硬件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33个行业。
投资逻辑存差异
作为具备专业投研实力的两类核心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投资既存在共通的底层逻辑,也呈现显著的差异。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既是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重要入场渠道,也是专业的代客理财工具。但是两者在运作管理、投资等方面存在着区别,公募基金面对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需要遵守更多的规范,私募基金相对更为灵活。”
在北京格上富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研究员毕梦姌看来,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其核心目标都是为投资者获取收益。两者也都会运用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等方法来评估投资标的。但在收益的具体表现和追求方式上,两者有不同之处。
“举例来说,公募基金追求相对稳健的长期资本增值,私募基金则追求绝对收益,也更注重为投资者实现特定的投资目标;公募基金多采用基本面分析、分散投资等传统策略,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而私募基金可运用对冲、量化、事件驱动等多种创新策略,投资策略更加灵活多样。”毕梦姌表示。
拉长时间,探寻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投资的交叉布局路径。《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有332只个股已连续三个季度被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同时持有。其中,有色金属行业无疑是今年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共同青睐的热门投资赛道。从持股市值来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对紫金矿业、赤峰黄金、兴业银锡等有色金属行业标的的持仓市值均较高。
对此,杨德龙分析称:“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铜等有色金属需求的重要新增驱动力。例如,数据中心电力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铜线。”
部分机构在早期就“埋伏”布局了有色金属行业。久阳润泉董事长胡军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在2021年就开始买入有色金属相关投资标的,至今已坚守近5年。在美联储连续降息可期,算力、新能源汽车与太阳能等下游需求扩张等有利因素下,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强化,供紧需增情况下,其长期价格中枢有望继续抬升,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公募、私募前三季度对有色金属、硬件设备等行业青睐有加)
(责任编辑:126)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