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火爆引投行扩张:高盛摩根大通加速亚太招聘,中资券商一体化显优势

网络 2025-10-19 07:40:45
股市要闻 2025-10-19 07:40:45 阅读

  今年以来,港股IPO融资额超过去年同期2倍多,市场火爆带来投行产能紧张,港股市场成为投行布局焦点。近期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因项目储备丰富,将过去的收缩战略变为重启或加快人才招聘计划,扩张中国香港、印度等亚太区投行团队,以应对港股IPO激增带来的业务需求。

  券商中国记者多方调研发现,主权基金、国际长线资金对港股IPO的兴趣和热情创近4年来新高,国际投行也顺应这种趋势加大了团队布局,优秀投行人才出现暂时性短缺,不过头部中资券商、瑞银等因境内外投行一体化,可以对内地投行人才进行调配,人手相对宽裕一些。此外,中外资券商还在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以捕捉A股和港股市场向好带来的投资机会,满足投资者跨境资产配置的需求。

  高盛加快香港投行招聘

  近期,香港优秀投行人才出现暂时性短缺,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纷纷重启或加快人才招聘计划,以匹配港股IPO等项目业务量增长的需要。日前,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总裁施南德接受外媒采访表示,相信中国市场的活跃度和上涨趋势可以持续,因投行业务量提升,高盛正扩大香港团队招聘,虽然并非激进扩张,但步伐已较12至18个月前加快。除了中国香港之外,高盛在印度、孟买等地也在招兵买马。记者获悉,高盛对中国A股和港股市场的研判越发乐观,认为流动性充裕带来估值抬升,一度将沪深300指数目标调高至4900点。虽然国际长线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形势仍保持密切关注,但其接触的海外客户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和热情创下自2021年以来的新高,这一点从今年港股IPO的基石投资者参与度和国际配售盛况也得以窥见。

  据瑞银反馈,主权基金、基石投资者等境外长线资金对港股IPO的参与热情很高。全球主流的主权基金和长线基金偏好选择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有不错增长、盈利、现金流的企业,以及分红情况较好的企业。无独有偶,摩根大通也在加快亚太区投行团队的招聘。据摩根大通环球企业银行亚太联席主管Oliver Brinkmann透露,截至今年7月摩根大通亚太企业银行部门人员已增长20%,是原先2025年增长目标的两倍。而作为区域增长计划的一部分,摩根大通明年将计划增加员工人数20%。

  中资投行境内外一体化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今年以来香港IPO募资规模达到1829.17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555.81亿港元增长229%;增长上市后定增和配股募资规模分别达到2610.65亿港元、2126.74亿港元,同比增长270%、570%。投行一体化战略成为中资券商应对港股IPO人才短缺的核心优势。券商中国记者多方调研发现,今年港股IPO融资额同比增长超过2倍,IPO申报家数还在增加,目前已有超过200家排队企业,香港优秀投行人才出现暂时性短缺,甚至出现抢人的现象,而因国际投行的业务收缩战略而流失的投行人才,过去两年间有不少已转投中资券商。“现在港股非常火爆,很多优秀的券商产能都是非常紧张的”,中信建投国际总经理助理、投资银行部主管沈杰表示,目前境内外投行一体化的中资券商优势比较明显,因为境内还有很多投行人员可以做相应的协调和补充。他建议,赴港IPO的企业选择境内外排名都比较好的投行,不管是IPO、再融资、跨境发债、国际并购都具备能力的中资券商,可以提供更综合化的服务。据了解,头部中资券商、瑞银等因实行境内外投行团队一体化,可以对内地投行人才进行调配,协同程度更高,人手相对宽裕一些。瑞银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表示,其投行团队的优势之一也得益于建立了综合跨境平台,深耕内地超过35年,深耕香港也超过60年,加上今年4月瑞银实现对瑞银证券全资控股,进一步优化中国在岸的投行业务,增强跨境业务能力。

  财富管理赛道扩展

  除了投资银行业务之外,目前中外资投行在香港招聘的团队主要还涉及财富管理业务,中国内地家庭储蓄几年间大增55万亿元,跨境资产配置的需求大增,而香港正瞄准这个契机,试图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中外资投行也纷纷瞄准了这一发展机遇,加大财富管理业务的布局。财富管理业务成为中外资投行拓展跨境服务的重要抓手。比如投行能力突出的中金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出海成果也比较显著,并且境内外联动频繁。据中金公司财富管理国际业务负责人刁智海介绍,中金在港的财富管理团队由7年前只有约30人,扩展现在超过150人左右,包括70名客户经理。刁智海表示,中金公司会坚定国际化战略,中国香港作为国际业务中心,还会视业务发展需要继续扩大团队。不过中金公司境内外业务联动频繁,在中国境内整个财富管理团队有约7000人,客户经理有近4000人。同样实行一体化战略的瑞银表示,协同瑞银财富管理的优势,其投资银行也具备为客户提供对投资行为、最新趋势以及潜在需求的深度洞察。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