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巨头加仓中国生物医药,全球药企1500亿美元布局创新药
【导读】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挪威央行、外资巨头集体出手!中国生物医药投资热度持续攀升,全球制药巨头加速布局。(SEO关键词:中国生物医药,外资投资)
当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挪威央行、外资巨头纷纷瞄准中国生物制药或医药服务公司,不少机构大幅加仓,亦有机构在上涨后减持重仓股。主权基金与对冲基金的双向操作,折射出国际资本对中国医药市场的复杂预期。(SEO关键词:主权基金)
新加坡、挪威主权投资机构出手
据港交所披露易信息,8月29日,GIC加仓和铂医药控股,占拥有投票权股份的6.37%,涉及金额5.11亿港元。事实上,此次并非GIC首次加仓中国医药企业。今年8月18日,该机构加仓基石药业-B,持股比例首次突破5%,达到5.49%,涉及金额约6.35亿港元。GIC成立于1981年,负责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其科技业务集团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联合投资等方式深度布局科技医疗领域。
无独有偶,挪威银行(挪威央行)于8月8日、12日、13日、26日连续加仓凯莱英,合计斥资9912.03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14.71%。除主权机构外,8月29日英国施罗德投资集团加仓凯莱英715.71万港元,持股比例达17.32%。(SEO关键词:医药企业投资)

对冲基金大鳄出手
华尔街大鳄Steve Cohen旗下Point 72加仓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至5.04%,斥资2037.44万港元。其创办的SAC曾创年化29%收益率,2018年转型对冲基金后,Point 72在亚洲市场管理规模超200亿美元,中国香港办公室重点布局A股及生物医药赛道。

外资机构操作呈现分化:富达减持昭衍新药至10.8%,老虎环球管理减持药师帮至9.7%。但整体看,全球制药巨头对中国创新药的授权交易热度持续攀升。

权威生物制药交易杂志:中国向全球制药巨头授权交易热度持续
9月1日,Springer Nature旗下Biopharma Dealmakers杂志刊文指出,2020-2025年全球11家药企累计投入超1500亿美元获取亚洲创新药资产,其中170亿美元聚焦中国。中国资产授权交易价值从2020年50亿美元(占全球3%)飙升至2024年500亿美元(占全球30%),临床资产占比与美国持平。
BMS、阿斯利康、默克、诺华四大药企在中国最活跃,累计承诺交易额约1000亿美元。政策层面,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意见》与2020年《药品注册管理规定》修订加速了药品上市进程。随着2025-2030年全球药企面临专利悬崖,中国高质量临床资产将成为填补管线的重要来源。(SEO关键词:创新药交易)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